劉惠寧陳小藝夫婦再度"合體" 展現一段"中國式婚姻"--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劉惠寧陳小藝夫婦再度"合體" 展現一段"中國式婚姻"

著名導演劉惠寧和演員陳小藝夫婦繼《半路夫妻》后一直分別發展,將於本月20日在北京衛視首播的《我的父親母親》是二人再度合作。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展現了70年代一段頗具代表性的“中國式婚姻”,講述了知識分子陳志與農村姑娘張翠花的坎坷婚姻歷程,探討了婚姻與愛情的真諦,懷舊色彩濃郁。
2013年07月16日08: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辛柏青、陳小藝、馮遠征、曾黎亮相昨日開播發布會

《我的父親母親》北京衛視周末開播———

著名導演劉惠寧和演員陳小藝夫婦繼《半路夫妻》后一直分別發展,將於本月20日在北京衛視首播的《我的父親母親》是二人再度合作。《半路夫妻》中外剛內柔的女警察形象曾為陳小藝帶來事業第二春,此次陳小藝再度在丈夫熟悉的鏡頭下尋求突破——塑造一個憨厚不失可愛的農村婦女,風風火火的“鐵姑娘”隊長,與辛柏青扮演的城市“文藝青年”磕磕碰碰走過不尋常的婚姻路。昨天的開播發布會上,陳小藝笑著透露,與辛柏青還沒熟悉就遇到一場她主動強吻的戲,倆人正在扭捏“不知如何下嘴”,還是劉惠寧一聲定音:“吻,必須吻!”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展現了70年代一段頗具代表性的“中國式婚姻”,講述了知識分子陳志與農村姑娘張翠花的坎坷婚姻歷程,探討了婚姻與愛情的真諦,懷舊色彩濃郁。在這段獨特的婚姻關系中,女主人公張翠花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男主人公陳志則是位溫和儒雅的下鄉知青﹔兩人一個行事潑辣大膽,一個心性溫和寡淡,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生活志趣和理想追求都截然不同,卻因為時代造就的陰錯陽差走到了一起,在柴米油鹽中摸爬滾打,演繹了一場跨越30載的“婚姻保衛戰”。

在編劇趙冬苓看來,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翠花與陳志這種“城鄉結合式”婚姻頗具代表性,“我也下過鄉,是那個時代的過來人,在我的身邊就有著很多類似的婚姻,引人唏噓。特殊時代造就的境遇,讓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但彼此的心靈卻始終無法契合,隻能在婚姻中苦苦掙扎,尋求出路,這其實是很多中國人婚姻的縮影。”劇中,在翠花與陳志這對夫妻身上,體現著諸多婚姻生活中難以調和的矛盾與沖突,極致化呈現著婚姻生活最可怕的窘境——精神世界的不相通。編劇趙冬苓把自己對婚姻與愛情的諸多感悟放置其間,梳理著婚姻生活的“一地雞毛”。趙冬苓表示,在這部戲中,她呼喚的是中國人情感的真正解放,也就是在婚姻中對對方情感與自己情感的真正尊重。

演戲無數的陳小藝將“翠花”評價為迄今為止最不“陳小藝”的角色。“這一角色的難點在於如何把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演繹得真實可信,而不是讓觀眾覺得我只是一個梳著農村女人發型、穿著農村人衣服的城市人。為此我要擺脫很多自身的東西。”陳小藝透露,她在進入劇組的第一天就和化妝師打好了招呼,化妝時要加黑膚色,不做任何修飾,同時在服裝的選擇上也拒絕了女演員偏愛的修身款式,從各個方面靠近人物。“我覺得自己在這部戲裡肯定不太好看,不過導演也說了,這部戲裡就沒想我能是一個好看的狀態,這些都在幫助我更好地找到人物的狀態!”(攝影/本報記者 賈婷)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