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可帶記者現場體驗生活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 國家大劇院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制作的原創《推拿》自7月初建組以來,在上海經過一個多月的體驗生活與初排磨合,本周正式轉戰北京、進駐大劇院排練場。該劇將於9月5日至14日在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首演亮相,10月10日登陸上海。8月8日下午,《推拿》導演郭小男帶領主演劉小鋒、吳軍、王一楠、胡可等主要演員向媒體暢談了排練的感想和體會。發布會上通過播放幾位著名演員與主持人特意為該劇錄制的精彩音頻片段,讓媒體真實體驗了一次“閉上眼睛‘看’世界”。
盲人群像首登舞台
根據著名小說家畢飛宇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作品改編的話劇《推拿》,深入描述了“沙宗琪推拿中心”裡盲人推拿師們的群像,其中個性鮮明、經歷多樣的人物角色極其抓人——推拿中心的老板沙復明精明自信、執著堅守﹔合伙人張宗琪深沉內斂,被辛酸童年和失去愛情的陰影籠罩﹔女推拿師金嫣潑辣頑強,不遠千裡地主動追求夢想中的愛情﹔都紅美得沉魚落雁卻不自知,強烈的自尊使她放棄了自小堅持的音樂道路甘願做一名推拿師。全劇通過推拿中心的老板沙復明和張宗琪、張宗琪和金嫣、沙復明和都紅的友情、愛情關系為三條主線,輔以王大夫、小孔、小馬、高唯、金大姐等各色人物之間的關系展開,通過推拿中心拆遷、金大姐分肉、王大夫被逼債等事件構成主要戲劇沖突,每一個故事都表現出尊嚴、愛、友情、責任、欲望的糾結和暗戰。導演郭小男說:“故事在盲人自強、自尊的生活映像中,展示出的是關於驅逐黑暗,企求心靈光明的願望與努力,乃至於警示出了人類文明進程中關乎‘黑暗與光明’的永恆話題。本劇講的是一個盲人的故事,但它更是一個直面苦難、贊美生命,追求至真至善情感的故事。”
話劇《推拿》是國內首次將真實盲人群體的生活與情感世界搬上話劇舞台的作品,這不僅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也給舞台上的戲劇呈現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郭小男坦言:“創排過程中大家時常會感到‘寸步難行’。當缺失了眼睛這個器官,一切都將發生改變,人物的體態、動作、話語,就連心理的速度都將發生改變。”健全人說話,眼睛會看著對方,而盲人則會強調其他器官,走路的時候也有不易察覺的遲鈍和試探,這演起來很別扭,因此導演將給演員建立起一種十分特殊,但又看起來十分自然的形態習慣,逐步從外到內走進角色裡面去。郭小男導演說,“需要看得特別准,才能做好這樣一個‘微創手術’。”
排練過程也“催淚”
話劇《推拿》劇中的演員都具備豐富的表演經驗和各自鮮明的特點。同時為了“形神兼備”地演好高難度的盲人推拿師角色,主演們特地深入上海盲童學校和推拿中心體驗生活,和盲人談天說地,一起吃飯、上課,熟悉盲人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盲人們在困難環境中所表現出的樂觀、積極和對美好生活的朴實追求令不少人感動落淚。目前,演員們已經在磨合中慢慢進入了狀態。飾演金嫣的王一楠談到:“演員們一直和盲人朝夕相處。和他們在一起時我們會聊愛好,聊戀愛經歷,聊什麼是‘美’,盲孩子會摸著我們的臉偷偷談論誰更‘帥’,誰‘漂亮’,劇組還專門請了‘一指禪’推拿的專家教大家,上海的排練場也有專業的盲人在幫我們指導。” 吳軍劇中飾演的推拿中心老板“張宗琪”雖木訥內斂,有些自卑,但內心卻飽含激情。他透露“演員們演繹盲人的歷程是艱難和痛苦的,經常排不下去,心裡十分難受,這不僅是悲憫,更是對那種無邊黑暗的恐懼。”
在話劇版《推拿》的舞台上,每個人物都有自尊、自卑、自信的交替,經歷過戰勝心靈恐懼,奔赴光明的精神歷練。而在台下,每個演員在排練中同樣有著艱辛的探索。王一楠感慨“大家一步一步走過了一條穿越黑夜的漫長旅程,希望在旅程的最終,我們都能發現心中的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話劇》推拿還發起了“關注盲人群體,換個角度看世界”的倡議書,得到了業內的眾多明星好友的慷慨“獻聲”,朗讀《推拿》原著中的精彩片段。在發布會上現場播放了知名主持人柴靜、著名演員馮遠征的錄音片段,讓媒體在黑暗中‘用心’傾聽,真實體驗到了“閉上眼睛感知世界”的奇妙。(梁天一)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恭喜你,發表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