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飛鼠:“非禽非獸”卻有“福”

2013年11月17日08:0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飛鼠:“非禽非獸”卻有“福”

五福捧壽紋盤 清代

粉彩安居樂業圖盤 清代

“福在眼前”

“九世安居”

“翹盼福音”

“安居樂業”

  原標題:飛鼠:“非禽非獸”卻有“福”

  除了神獸、神鳥以外,傳統禽獸類吉祥物大多數是猛獸、猛禽或習性良好、形態優美的動物。但也有例外,如蝙蝠長相丑陋,鵪鶉其貌不揚,也能躋身於吉祥物之列。幸福和平安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而蝙蝠和鵪鶉恰恰是幸福和平安的象征。

  “福”的主題均可通過蝙蝠圖案表達

  蝙蝠,形狀似鼠,長相丑陋,本不招人喜愛,卻因名字中有一“蝠”字與“福”字同音,便躋於吉祥物之列。

  在動物分類學上,蝙蝠是哺乳綱翼手目動物的總稱,其種數僅次於嚙齒類動物。它們大體上可以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大蝙蝠類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小蝙蝠類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形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

  蝙蝠是唯一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細長,指間以及前肢與后肢之間有薄而無毛的翼膜,通常后肢之間也有翼膜,故能飛翔,所以也叫飛鼠。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食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虫﹔有的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這種習性往往使人感到可怕。蝙蝠喜於夜間飛翔,在再黑暗再狹小的地方,蝙蝠飛起來也不會碰傷自己,這倒不是因為它的視力特別好,而是因為它靠一種特殊的聲波來引導飛翔。唐朝詩人元稹在《景中秋》詩寫到蝙蝠:“帘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這樣描寫貌似不符合蝙蝠的生活習性,其實,蝙蝠並不是喜歡明亮的地方,而是明亮的地方蚊虫多,吸引了蝙蝠前來捕食。

  長相丑陋、喜歡夜行以及吸血、吃同類等習性,使人們對蝙蝠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很多人不喜愛甚至討厭蝙蝠。然而,在中國古代,蝙蝠卻有“仙鼠”的美譽。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在《抱朴子》中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干末服之,令人壽萬歲。”《吳氏本草》也說立夏后將蝙蝠陰干,“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有些書甚至說:“得而服之,使人神仙。”顯然,這些都是夸大之詞。

  “非禽非獸”遭非議

  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但這種說法有時卻並不一定准確,因為有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等。蝙蝠雖屬獸類,但不會像一般陸棲獸類那樣在陸上行走,而能像鳥類那樣在空中飛翔。蝙蝠這種“非禽非獸,亦禽亦獸”的特征往往遭人非議,明代馮夢龍在《笑府·蝙蝠騎牆》中講了一個笑話:“鳳凰壽,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蝙蝠說自己不是鳥類而是一種四足動物﹔后來輪到麒麟過生日,百獸都來朝賀,蝙蝠又不到,這次它說自己有翅膀能飛,是鳥不是獸。這個笑話諷刺蝙蝠是個滑頭的騎牆派。

  雲南景頗族有一個傳說:古時太陽的溫度很高,地上的動物被烤得難以忍受,紛紛詛咒太陽,太陽聽了很生氣,一扭頭就上天去了,從此天下一片黑暗。於是,眾動物聚集在一起,商定籌些錢去請太陽出來。當鳥向蝙蝠籌款時,蝙蝠收起自己的翅膀,稱自己不是鳥類而屬獸類,不願捐款。當老鼠找到它時,它又拍拍自己的翅膀,稱自己屬鳥類而不屬鼠類,也不捐款。蝙蝠就這樣連騙帶賴地分文未捐。因此,景頗族人稱那些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為“蝙蝠人”。

  成為吉祥物 皆因諧音

  盡管遭人非議甚至在某些地方“臭名遠揚”,蝙蝠還是堂而皇之地邁入了吉祥物的行列,這全靠它有一個令其他不入圍的動物羨慕嫉妒恨的好名字。因為“蝠”與“福”的同音,在中國,蝙蝠成了好運和幸福的象征物。人們通過運用諧音、象征、隱喻等多種手法,把蝙蝠和其他吉祥物組合起來,表達多種吉祥寓意。

  由蝙蝠和銅錢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在眼前”,取“錢”與“前”諧音﹔由蝙蝠、桃、銅錢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壽雙全”,因桃象征長壽,銅錢古稱“泉”,與“全”諧音。由蝙蝠、壽字、如意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壽如意”﹔一幅童子仰視蝙蝠的圖案稱為“翹盼福音”﹔由蝙蝠和桂花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增貴子”,取“桂”與“貴”諧音﹔一幅五隻蝙蝠從天而降,童子捕之入花瓶的圖案,稱為“平安五福自天來”,取“瓶”與“平”諧音。另外,一幅篆書的壽字居中,四周均勻排列五隻蝙蝠的圖案,稱為“五福捧壽”﹔紅色的蝙蝠寓意“洪福無量”,取“紅”與“洪”諧音。因此,凡是“福”的主題都可以通過蝙蝠圖案來表示。

  賀喬遷 送張“鵪菊圖”

  鵪鶉簡稱“鵪”,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雖然其貌不揚,但因為“鵪”與“安”的諧音、雌雄有固定配偶等原因,也被中國人視為吉祥物。

  鵪鶉是一種古老的鳥類,分布極廣,品種繁多。其肉和蛋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是人類喜歡的食物之一。早在戰國時代,就有鵪為筵席珍肴的記載。然而,古人馴養鵪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食用,還用來斗鵪。唐宋時期,斗鵪在宮廷和民間都非常盛行,成為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方式,舉行時常常能吸引很多人圍觀。斗鵪中取勝的鵪鶉,被視為“英雄”,身價倍增,飼養得勝鵪的主人也因此受到人們的贊揚。

  參與斗鵪的鵪鶉都是雄鵪鶉,因為雄性好斗。人們養鵪鶉也以養雄鵪鶉為主,通常隻有捕鵪鶉的人才養雌鵪鶉,捕鵪者以雌鵪鶉為誘餌,引誘、捕捉雄鵪鶉。斗鵪活動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行,人們把雄鵪視為勇敢的標志。

  鵪鶉有時也被視為夫妻美滿和諧的象征。它們有固定的配偶,起居游息,形影不離,或雙雙覓食,或比翼翱翔,它們都忠於配偶,和諧共存。這種生活習性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常剪出鵪的圖案,貼在新婚洞房裡,祝願新婚夫婦生活和諧美好。青年男女也常用鵪鶉剪畫相贈,以傳情達意。

  不過,勇敢和夫妻和諧不是鵪最重要的吉祥含義,在大多數以鵪為題材的吉祥圖案中,鵪都寓意“平安”。最常見的兩幅吉祥圖名為“安居樂業”、“九世安居”。“安居樂業”圖由鵪鶉、菊花、楓樹及落葉組成,取“鵪”與“安”諧音,“菊”與“居”諧音,楓樹到了秋季落葉一片火紅,而且“落葉”與“樂業”諧音,寓意吉祥。“九世安居”圖有兩種,一種畫著九隻鵪鶉和菊花,九隻鵪鶉比喻九世﹔另一種畫一個大家庭和鵪鶉、菊花。據《舊唐書·孝友傳》記載,唐高宗曾向鄆州一農戶張家詢問九世同居、家人相安無事的訣竅,老人手書一百多個“忍”字,讓唐高宗感嘆不已。后人便畫出這張圖寓意九世安居,合家幸福。

  鵪也是文禽,在明、清兩代的官服中,明代八品、清代九品文官的“補服”皆繡鵪鶉圖。封建時代的文人雅士,或上京會考,或外出游歷,其朋友常畫有鵪鶉的作品相贈,祝願旅途平安。

  俗話說,平安是福。所以,如有朋友外出旅游或喬遷新居,我們都不妨以鵪鶉圖相贈。企業、家庭均宜挂“安居樂業”圖,以圖吉祥。

(來源:廣州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