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9日電 11月14日到17日,由王海平擔任總策劃、編劇,麥金托什、馮雙白等出任藝術顧問的新歌劇《洛神賦》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在炫美的舞台和新電子技術的運用下,一場曹氏兄弟的“宮心斗”隆重上演,由著名青年歌唱家李暉飾演的“宓妃”對愛情的執著向往,端庄、善良的個性,備受觀眾和專家稱贊,稱其“演出了宓妃的神韻”,而新歌劇《洛神賦》全方位的創新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新歌劇的全方位創新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的的著浪漫主義名篇,此次被改編成新歌劇,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首次。
《洛神賦》總策劃、編劇王海平說:“從人物結構到劇情結構,包括現實和超現實之間的這種交會融通,來讓人們對《洛神賦》這個名篇,有一個在美學上的、在文化精神上的一種把握和理解。”據悉,本次新歌劇《洛神賦》融合了舞台3D新技術,集民族、美聲、通俗三種唱法加上傳統戲曲元素,相互交融、彼此和諧,為觀眾帶來一股視聽新感受。
作為《洛神賦》的主演,李暉在劇中飾演“宓妃”一角,“新歌劇是以音樂和唱段綜合在一起,來貫穿整個故事,我怎麼樣把通俗以及我的民族唱法、美聲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現給觀眾,是一種新的嘗試,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挑戰。”
李暉首次觸電宓妃很感傷
在《洛神賦》中,由李暉領銜主演的“宓妃”是個不折不扣的愛情至上族。從與曹植的一見鐘情、魂不守舍,到被曹丕搶奪成妃,最后為愛情甘願犧牲自我。李暉坦言,自己深深被“宓妃”這個角色打動,每次想到宓妃的結局總是很感傷,因為她對愛情極為執著,極了高圓圓版的“楊桃”,雖然並非恨嫁女,但被曹丕橫空搶婚,也算是一份帶著憂傷的愛情。李暉說,宓妃之所以是悲劇收場,並不是她崇尚愛情所致,而是被宮心斗所裹挾,最后跳海自殺看似悲壯,但其實與楊桃找到愛情歸宿,實則屬於“殊途同歸”,因為倆人都保留了愛情的尊嚴。
談到角色本身,李暉稱,宓妃的角色將從16歲的那種清澈萌動的音色逐漸變為經歷繁復滄桑的成熟對自己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同時,李暉覺得,音樂創新其實最高的境界是將所有新手段融入到故事當中,潛移默化不突兀,觀眾覺得新鮮但自然,這是最好的。
《洛神賦》年輕人也可以很喜歡
從接到“宓妃”的角色,到演出落下帷幕,歌唱家李暉坦言感觸很深,首先是演員如何融入角色的問題,宓妃距離現代何止千百年之遙,如何揣摩准確這個角色,拿捏精確人物心裡起伏,對所有演員來說都不容易。雖然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高度贊譽,李暉還是頗為謙虛,“包括王海平老師到導演都對我幫助很大,從講述歷史到解讀人物心理,讓我對宓妃有了深入的了解。還有其他演員,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以前演繹過很多角色,但像宓妃這種古代人物,之前演的不多,這次能得到那麼多人的認可,讓我充滿了信心和感恩。”其次是對新歌劇的認知問題。李暉感慨說,真沒想到《洛神賦》的舞台效果如此之好,超酷的舞美設計和新電子技術的運用,都超乎想象,對比之前的一些傳統歌劇,觀眾得到的感官刺激更多了,符合了現代年輕觀眾的審美。“我覺得新歌劇更加擴展了古典藝術的受眾人群,年輕觀眾也可以通過別的途徑吸引進來,慢慢喜歡上這門藝術。”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