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韓國三大導演征戰好萊塢 好萊塢並非惟一樂土

史小岩

2013年11月19日13:11    來源:深圳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看韓國導演如何敲開好萊塢大門

  《雪國列車》導演奉俊昊與主演蒂爾達·斯文頓與被粉絲包圍。

  施瓦辛格和金知雲出席《背水一戰》首映式。

  朴贊郁的《斯托克》請來妮可·基德曼。

  10月24日登陸中國內地的好萊塢動作大片《背水一戰》,除了吸引到阿諾·施瓦辛格的影迷,也讓不少韓國電影的粉絲們進入影院:該片導演正是韓國著名導演金知雲。韓國導演與好萊塢的明來暗往,自新千年后就已經開始,並在2013年形成爆發性的亮相,在韓國影壇如日中天的知名大導朴贊郁、奉俊昊等,紛紛轉向好萊塢打拼。不少影迷好奇,轉戰好萊塢,這些韓國導演是否玩得轉呢?

  現象 韓國三大導演征戰好萊塢

  金知雲的風格多變,他曾與陳可辛導演合作過《三更》,恐怖片代表作還有《薔花,紅蓮》,2000年的喜劇片《茅躉王》票房大賣,2006年的《好家伙、壞家伙、怪家伙》則完全是美式西部片的派頭。金知雲好萊塢首秀的作品《背水一戰》,該片劇本曾在好萊塢參加評選並獲得普遍好評,施瓦辛格的加盟也被認為能更好融合這部西部動作片的特點。《背水一戰》今年1月18日在北美上映,評價尚可,但是票房卻不盡如人意。4500萬美元的制作費在北美僅收獲1200萬美元票房。

  即便放在世界影壇,朴贊郁都稱得上是大師,兩獲戛納影展嘉獎,《復仇》三部曲蜚聲海內外,他的經典作品《老男孩》正由好萊塢大導斯派克·李翻拍。朴贊郁執導的首部好萊塢電影《斯托克》,由《越獄》男主角文特沃斯·米勒原創劇本,吸引到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妮可·基德曼等耀眼的明星加盟。影片3月1日在北美上映,評價不錯,但票房表現卻不給力,雖然12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不算高,但全球票房目前也不過900來萬,相信片方並不會滿意。

  相比較而言,奉俊昊的《雪國列車》則勝算比較大。以《漢江怪物》在全球票房大賣、因《母親》收獲無數藝術片影迷的奉俊昊,其《雪國列車》由多國聯合制作,80%的演員都來自英語國家,投資近4000萬美元。演員陣容中更是涵蓋了“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蒂爾達·斯文頓等。影片於8月1日在韓國上映,10月30日在法國上映,連破多項票房紀錄。該片北美發行由韋恩斯坦公司負責,並有望在中國內地上映。

  原因 一方缺人,一方缺市場,一拍即合

  在亞洲來講,韓國影壇可能最像好萊塢,創意繁多,類型齊全,技術工業有一定水准。不過,韓國電影雖然在亞洲有領先地位,但市場容量不大,韓國電影界也在積極地尋找對策,不斷開拓新的生存空間,這也是韓國電影人四處出擊的主要原因。對於有一定知名度和實力的導演來說,市場空間更大的好萊塢市場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好萊塢對韓國電影的關注從未移開過。韓國電影一直是鬧劇本荒的好萊塢翻拍的主要來源,如《觸不到的戀人》(美版《湖邊小屋》)、《我的野蠻女友》(美版同名)、《薔花,紅蓮》(美版《不請自來》)等。這十年來韓國電影一直保持發展,金知雲、朴贊郁、奉俊昊等導演的作品在保持個人風格的同時,在商業上也取得不小成功,被不停尋找新血補充的好萊塢看中,也可謂水到渠成。

  在美國同樣小眾的韓國電影卻能維持穩定的收益,比如2003年金基德導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票房達到100萬美元,姜帝圭導演的戰爭片《太極旗飄揚》 賣出111萬美元,2005年朴贊郁的《老男孩》有71萬美元,奉俊昊導演的《漢江怪物》的220萬美元,更為韓國電影在美國創下佳績。2013年成為韓國導演在好萊塢的爆發年份,似乎並不奇怪。

  經驗 在好萊塢掣肘多,放不開手腳

  對於三位導演今年在好萊塢的集體亮相,朴贊郁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金知雲希望捕捉到西部動作片最純粹的興奮點,奉俊昊和他則希望顛覆一些固有的類型印象,“我們有我們的風格,我們不跟隨潮流,也不被潮流主宰。不是說我們能給美國電影帶來什麼東西,只是我們有所不同。”

  在好萊塢拍電影是看起來光鮮,實則冷暖自知。金知雲說,他感受更深的是好萊塢官僚主義式的本質、看似嚴格遵守規章的刻板,“我在拍攝現場會有些不錯的想法冒出來,但是很難付諸實施。因為你得征求劇組成員的同意,才能更改事先設定好的工作日程,每個小細節都先安排好了。可能再試一兩次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但對不起得停下,因為午餐時間到了。”好萊塢看來誘人,但制作人中心制讓習慣導演中心制的亞洲影人掣肘很多,沒有終極剪輯權更令韓國導演放不開手腳。

  韓國導演的好萊塢之路,金知雲已經折戟,朴贊郁毀譽參半,目前所有的期望都落在了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上。但該片是韓美合拍,即便在北美上映,走的也是《英雄》式的海外引進路線,很難融入好萊塢的主流。韓國導演要想沖出亞洲,合拍片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金知雲、朴贊郁這樣,憑借個人名氣,單槍匹馬地貿然闖入好萊塢,也隻能是困獸猶斗,最終黯然收場。

  【記者觀察】

  好萊塢並非惟一樂土

  好萊塢並非韓國導演的惟一目標,放眼身邊,中國市場也吸引到越來越多韓國導演。

  朴贊郁、奉俊昊等在韓國如日中天的導演在好萊塢打拼,而另一撥韓國導演則在中國戰場迎來了小高峰。許秦豪、郭在容、安兵基、吳基桓等導演都在中國淘金,近年已經有數部電影在中國上映。許秦豪交出了《好雨時節》、《危險關系》兩部電影﹔郭在容從《楊貴妃》的導演椅上退了下來,馬上就進入到《叫醒愛情》﹔吳基桓導演的《分手合約》則趕上今年中國影市爆發的好時光,憑借這部愛情片拿下近兩億票房。

  不過,咱們也不用眼饞心熱韓國導演,他們在好萊塢的待遇,咱們早就體驗過了。吳宇森的《風語者》和《碟中諜》不也拉來尼古拉斯·凱奇和湯姆·克魯斯這樣好萊塢一線明星的陣容嗎?陳凱歌去好萊塢拍過《溫柔地殺我》,在國內壓抑久了放得太開,影片有點賣弄情色的嫌疑﹔陳可辛去好萊塢拍的《情書》,走的是《甜蜜蜜》的小情小愛,沒有大時代背景的共鳴,注定掀不起太大波瀾。徐克的兩部好萊塢作品《反擊王》和《KO雷霆一擊》,是他的作品系列裡最少被影迷們提及的。所以,后來他們都回來了。中國電影市場天高地闊,連韓國導演都來搶飯碗,咱自己吾土吾民,有共同的情感和語言,犯不著去好萊塢受夾板氣。

  說到底,好萊塢只是一個標簽,並不是成功和價值的代名詞。太多國家的太多導演去過好萊塢試水,有的留下了,有的走掉了,權當一次文化撞擊的體驗而已。對於電影導演而言,拍什麼作品、如何拍才能讓觀眾有共鳴,才是更值得他們關心的問題。(史小岩)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