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山西古陶瓷進京展 “三晉窯火”傳遞歷史溫暖

胡雲涌

2013年11月22日13:20    來源:深圳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晉窯火”傳遞歷史溫暖

  元代呂梁地區“黑釉剔花填粉玉壺春瓶”。

  ▲金代長治窯“黑彩白粉赭花大行爐”(俯視)。

  ▲金代介休窯“白地赭花罐”。(主辦方供圖)

  ▲金代長治窯“黑彩白粉花帶蓋執壺”。

  11月23日,《晉善晉美·三晉窯火——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10樓展廳開幕,經過深圳望野博物館精選的128件組珍貴山西古陶瓷,將在這裡與首都市民見面。首都市民將在家門口透過《三晉窯火——中國古代山西陶瓷特展》領略到古代山西陶瓷的別樣風採。

  此展得到深圳市委宣傳部、北京中藝藝術基金會、深圳市文體旅游局、深圳龍華新區和保利集團的大力支持。晉中市文物局、介休市文物局、北京紫薇堂藝術館、山西道蒞藝術館等單位也為展覽提供了諸多幫助。

  5個月前,《晉善晉美·三晉窯火——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在深圳展出,這是全世界目前已知的第一場系統介紹山西古代陶瓷的大展,218件組珍貴的古代窯器,系統、全面地展示了山西窯業的輝煌成就。5個月來累計接待了兩萬多位來自海內外各地的熱心觀眾,世人從新的角度認識了山西文化的悠長宏博。

  山西地上文物眾多,是海內外聞名的文物大省,尤其古代建筑遺存為國內之冠。山西青銅、山西石刻、山西木作,都享譽天下。因粘土和煤、水的充沛,山西陶瓷在近千年的歲月長河中也可謂異彩紛呈。遺憾的是,長久以來因為世人的疏漏,歷史帷幔的厚重,山西窯器始終沒有被人們關注和認識,而《三晉窯火——中國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別樣的山西陶瓷之美。

  據歷史文獻和現存山西介休洪山鎮“源神廟碑記”載,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就已經在介休洪山設立磁窯稅務,為朝廷征稅了。《宋會要輯要》食貨志載:熙寧十年介休洪山(寺)務納稅七百三十六貫。而同時記載的作為定窯中心窯場所在地的曲陽務納稅為八百一十一貫。由此可見,山西介休一地所征窯稅和河北定州曲陽幾不相上下。山西窯業之發達可見一斑,可以想見當時山西窯火之炙熱。

  山西陶瓷明顯帶有北方風貌,其中相當一部分窯器所用胎土料質粗糙,但窯工技法精純絕妙,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山西瓷器大量以煤燒制,不同於南方的以柴燒制。山西地阜民豐,秦漢以前就物質繁榮,是大唐李氏王朝的龍興之地,明清以來更以商名遠播四海。三晉大地千百年來,一直都窯火熾烈。山西陶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粘土陶,到唐宋?器時代已經非常發達,其窯址從北向南包括:大同窯、懷仁窯、渾源窯、榆次窯、平定窯、交城窯、平陽窯、介休窯、霍州窯、河津窯、長治窯等。見於歷代文獻記載的就有30多個縣燒過窯器,山西無疑是中國古代窯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由於歷史的原因,明代以后,景德鎮陶瓷業興旺發達,其產品行銷海外,在國內也漸次佔據統治地位,山西的陶瓷業由此走向式微。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山西陶瓷放在河北磁州窯系或河南窯系中。望野博物館在長期搜集、整理和研究陶瓷的過程中,發現這批瓷器有其獨立的風格,且許多特質是山西窯器所特有的。基於此研究目的,所以將山西陶瓷做單獨研究和展覽就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就此次展出的古代文物的年代標定,記者採訪了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此次展覽的策劃人閻焰。他介紹說,出於學術研究的嚴謹和慎重,主要是根據考古發掘的窯址材料,參照境內外收藏的帶有明確紀年和窯址風格標志的同批次產品,經過多方有關專家探討,認真鑒定而得出的。例如有些器物,大多數文博機構展陳時會標為宋代,而此次展出,按更嚴謹的區分,標注為金代、元代甚至明代。這些時代的判定也都是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古代文物並非年代越早就越珍貴,而是時代標定越准確,越接近歷史史實,反而更有意義。

  據閻焰介紹,“嚴謹是這次展覽的主線,時代判定要嚴謹、產地區域判定要嚴謹。否則將河南或河北的相近風格的器物錯劃入山西窯場,那將是不能原諒的錯誤。對器物年代產地的辨別和厘清是這個展覽要傳達給觀眾的主要信息。”

(責編:鮑坤子(實習生)、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