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積廉比妻子大28歲。圖為早些年的合影。余積廉供圖
余積廉曾與古天樂合作。余積廉供圖
余積廉還收藏著自己導演電影的海報。圖/IC
余積廉自己在新作中也演了一個角色。
《踏雪尋梅》的主角們多是回鄉的北漂、橫漂。余積廉供圖
候場“夢想秀”,余積廉在妻子肩上打個盹。安黎供圖
古箏、木笛式的配樂,哼哈斷喝式的念白,幾乎沒有特效可言,屏幕上亮出四個大字:“踏雪尋梅”。73歲的香港動作片導演余積廉的這部新作在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亮相令人恍如隔世,主持人周立波直言“非常純正地保留了二十年前的風格”。
余積廉曾經是《歡顏》《天蠶變》的攝影師,還導演過《決戰天門》《少林達摩》等影片,在他“消失”的15年裡,他放棄了在香港一頓飯就要上萬港元的生活,隨妻子回到老家重慶小鎮開起了小面館,每月收入隻有兩三千元。而“踏雪尋梅”不僅得名於他的妻子“蔣雪梅”,還是他所相信的“命運密碼”——多年前,他去廟裡問卜姻緣,得到的就是這四個字。
1990s前
胡金銓弟子,張國柱良師
混片場時,余積廉一見到導演們下機就馬上端茶送水,並趁機討教,“當時很多人罵我拍馬屁,我說不是,師父勞苦功高,難道喝不起我這一口水嗎?”
說起余積廉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但說起當年在台灣紅極一時的《歡顏》、香港第一部短篇武俠小說改編電視劇《天蠶變》,很多人一定記憶猶新。而余積廉正在那幾部片中擔任總攝影師,並導演了《決戰天門》、《雲雨生死戀》、《少林達摩》、《摩登大食懶》等電影,曾經和胡慧中、張國柱(張震的父親)、任達華、古天樂等知名藝人合作。
據余積廉介紹,從他1955年(彼時方15歲)由廣東入港,到1998年離開香港。這40余年一直在香港片場度過。從練習生到場工再到攝影機機工,到第二攝助,到第一攝助,再到攝影師,最后到導演、制片人,余積廉和當年許多扎場的年輕人一樣,帶著自己的香港夢一步步在邵氏、TVB等片場中成長。而他印象最深的,其實是當年在胡金銓、張徹、李翰祥等武俠片大師底下學習的時光。
“當年我在做打光、布景的工作,我怎麼弄都弄不好,他們一講就點破了。”因為這些導演脾氣往往都很急躁,一般小工都很避而遠之,但為了爭取學習的機會,余積廉一見到他們下機就馬上端茶送水,並趁機討教,“當時很多人罵我拍馬屁,我說不是,師父這麼多年勞苦功高,難道喝不起我這一口水嗎?”直到最后,余積廉認胡金銓做師父,一格一格電影膠片地向前輩學習,並漸漸有了自己的班底。
余積廉最出名的片子,莫過於由他擔任攝影、將胡慧中和張國柱捧紅的《歡顏》。在《中國夢想秀》的舞台上,浙江衛視的編導安黎還刻意請來了張國柱,這也是他們二人二十多年第一次見面。據安黎介紹,當他們聊起余積廉時,張國柱還十分感慨:“當時我是個新人,經常會惹導演罵,這個時候余積廉會主動站出來,說是自己沒拍好,也會經常教我一些東西。”
1990s
踏“雪”尋“梅”,隱居重慶
“我們先人都‘賣豬仔’賣到三藩市(舊金山)定居了,所以我的很多親戚都可以跟著移民過去,但我不想,又不是中國,有什麼意思呢?”
1990年前后,余積廉到嵩山拍《少林達摩》。嵩山獨特的雄壯之美立刻吸引了他。那時,因為開創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余積廉感受到了特別大的壓力:“有時,為了生意一晚上要輾轉四五家夜總會,生意就是在觥籌交錯中談成的,累!后來,累演變成厭惡,隻想逃避。”
隨著電影對大牌明星的依賴越來越多,余積廉也越來越反感香港的電影環境,“當時很多演員名氣很大,演戲卻差不多六七十分而已,演含情脈脈的時候像打著瞌睡,其他人都不敢罵,我就敢罵。”
為了化解這份壓力,余積廉也養成了開拍前總要去黃大仙祠(香港著名廟宇)求佛求簽的習慣。有一次,在縈縈裊裊之中,余積廉求到了一張簽——“踏雪尋梅”。“當時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隻知道和我自己的愛情有關。”
后來有一天,余積廉在深圳拍外景,突然想去集市找一幅毛澤東的畫像。據他回憶,當時自己不認識路,正好在前面工地遇到一個小包工頭一樣的女孩,“我就向她問路,她也很熱情地帶我去,后來就記下來她的聯系方式。第二次見面時,我一問她名字,她告訴我叫‘雪梅’”。
“我是廣東台山人,我們先人都‘賣豬仔’賣到三藩市(舊金山)定居了,所以我的很多親戚都可以跟著移民過去,但我不想,又不是中國,有什麼意思呢?”孤獨的他一遇到“命中注定”的女孩,便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談起當時的相遇,蔣雪梅表示:“雖然他大我28歲,但我一開始就覺得他很可靠,值得托付終身。如果當時知道他是導演,我不會和他在一起。導演見到的美女還少嗎,怎麼會看上我?況且,我並不喜歡演藝圈的人。”而一年后,之前謊稱是普通員工的余積廉才告訴蔣雪梅他的真實身份。蔣雪梅原諒了他善意的欺騙,也目睹了他的痛苦。
1997年前后,余積廉的師父李翰祥、胡金銓等人相繼離世,對他的打擊很大。“他們非常偉大,都是以工作為重的人,我當時很惆悵很憂傷,但又不敢深想,深想了就會傷感,會畏縮,那我就放下吧。”
他在香港金融危機前后的投資失利也令他元氣大傷。當時他投拍的《盲俠之再踏江湖》虧損近100萬港元,因此在拍完《省港雙雄》后,余積廉便跟著老婆回到了她的老家——重慶天府鎮。“關了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真的是這樣。”
2000s
開個小面館,“安逸慘了!”
每天早上三點一過,蔣雪梅就得起床,到店裡忙碌。“先生上了年紀,有晚睡習慣,我不會讓他這麼早起床。”說到這裡蔣雪梅笑了,因為以前從未想過會稱自己的丈夫為“先生”。
據安黎介紹,當時為了尋找余積廉,他在路途上也費了不少周折,“他住的地方真的就是農村小鎮,是在重慶郊區的一個小鎮上,而那個鎮子就隻有一條馬路,他開的面館就在那個中學旁邊。”而在新京報記者幾次電話採訪余積廉時,也能在背景聲中聽到汽車聲、叫賣聲。
據悉,余家就安在面館旁一幢破舊樓房裡,一室一廳,很簡陋,廚房堆滿雀巢咖啡的玻璃瓶。小小的客廳,擠著一台彩電,一架木沙發。相比在香港的生活,現在無疑是清苦的,余積廉表示他現在一個月靠面館隻能賺兩三千元,“這也就是當年在香港一頓夜宵的價錢,而且當時一頓飯可以吃掉幾萬港元,我當年在台灣,兩個月可以賺八九萬港元,可以在明星面前指手畫腳”。
余積廉的身份証歸屬香港,《港澳同胞回鄉証》也隨身帶著,但直到近年回鄉証過期,他都沒有動過返鄉的念頭。“當時張徹過世,我也是好久之后在報紙上才看到的,我現在對香港已經不留戀了,對重慶三江水真是流連忘返,流連忘返。”甚至在一開始,余積廉也很少去重慶市中心解放碑,因為解放碑附近山城的景致有點像香港,余積廉連頭都不敢抬:“我不敢看,怕觸動自己,又想起香港。”
清苦換回來的是清閑,繪畫、寫作和下象棋是他閑時最大的愛好:“這裡的山、樹、水,還有山邊的小屋,讓我懂得什麼叫生活,也給了我繪畫的靈感。我作畫,老婆一旁看,幸福其實很簡單。”余積廉在重慶當地也是小有名氣,不少人慕名來買畫,“一張畫賣個幾千上萬,如果他來得遠,我就會算便宜些。”
用山泉泡普洱茶,是余積廉的最愛。“我以前有胃病,現在基本好了。”他將功勞全歸於當地鳳凰灣的泉水,“安逸慘了!”
另外一方面,其實面館也不需要他去操勞,據蔣雪梅介紹,每天早上3點一過,她就得起床,到店裡忙碌,夫妻倆一日三餐都在店裡。“先生上了年紀,有晚睡習慣,我不會讓他這麼早起床。”說到這裡蔣雪梅笑了,因為以前從未想過會稱自己的丈夫為“先生”。而每天早上打完拳或散完步,余積廉會到面館和老婆一起張羅生意:“我隻會打下手,洗碗、送外賣、收錢、端面……”
2012-2013
重出江湖,再圓電影夢
《踏雪尋梅》的劇本是余積廉與妻子聊天時聊出來的,主演大多是回到重慶的北漂、橫漂以及當地的小演員。“新人不能著急,拍得不好,我不罵他們,過兩天再拍,讓他們先醞釀一下。”
這麼多年,余積廉其實一直沒有放棄武林夢、電影夢。當年為拍好動作片,他還專程到北京找了一位意拳大師,學了些真功夫。之后,這點皮毛功夫竟讓他成為這個小鎮的“武林高手”,因此他也一直在教一些小朋友練拳。在余積廉心中,這座嘉陵江邊的小鎮,仿佛有了武林的質感:“也許,這便是武俠小說中高人隱修的地方吧。”
2007年前后,余積廉動了拍攝重慶武俠片的念頭,甚至寫了個叫《碼頭風雲》的劇本,但最終,因為沒有遇到好的投資商而放棄,“他們讓我做這做那,我青菜豆腐習慣了,何必買肉呢?何必讓大老板在我面前頤指氣使呢?”
去年萌生拍《踏雪尋梅》的念頭時,余積廉本還十分畏縮:“我已經不敢想了,但老婆覺得我心靈深處不能放下這個電影夢,覺得這個年紀了應該要拍一拍。”
最后,他們沒有找投資商,而是依靠自己家的家底,投了500萬元。說起是否擔心虧本,余積廉十分淡然:“創業總有風險,做事情總是這樣。”倒是將家中房子抵押了的蔣雪梅所說的一番話十分令人動容,“丈夫丈夫,一丈之內方為夫,我很感激他對我的付出。現在我隻能靠自己來籌錢,有時候會偷偷躲到廁所裡面流淚,但我不會告訴他,隻要讓他健健康康、快樂就好了。”
據余積廉介紹,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是民國時期——武林某個門派的師兄龍行與他的師妹,以及徒弟虎步誤殺惡霸之后深陷江湖仇殺,最終被敵人追殺至“踏雪尋梅客棧”,同時也發現了客棧裡復雜的“小江湖”。說起這個劇本,余積廉表示,那是他和妻子一起聊天時聊出來的,再加上他飾演老年龍行,他“90后”的兒子飾演虎步,這部電影也確實稱得上“家族片”。
這部片子從去年就開始拍,但主演基本上都不是專業演員,而是以回到重慶的北漂、橫漂以及當地的小演員為主,因此拍攝進度異常慢:“新人不能著急,拍得不好,我不罵他們,過兩天再拍,讓他們先醞釀一下。”
本周
新片送審,或將重慶點映
“其實我知道我這個片子沒有cast(大牌),我也很久沒有拍了,但這個世界沒有說新人一定不行的。”
就在本周,余積廉已經將《踏雪尋梅》送審。UME影城董事長吳思遠也在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上表示可以幫他在重慶做點映。談到最終的票房,余老認為能賺回本錢就很高興了,同時他也希望“能賣央視六套,讓更多人看到。”
在採訪的最后,余積廉告訴記者:“其實我知道我這個片子沒有cast(大牌),我也很久沒有拍了,但這個世界沒有說新人一定不行的。其實上次吳思遠、張國柱他們說願意幫我,真的讓我感覺人間確有真情在,這個時代太厚待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