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朴學”橫幅。黎元洪書贈章太炎的書法作品,是其對章太炎學術的極高評價。
章太炎致陳炯明信(1918年)
1913年章太炎與夫人湯國梨西式婚典的照片。當時,章太炎在報紙上刊登征婚啟事,成為一時談資。
章太炎致孫中山、陳炯明的信(1922年)
▲1913年夏天章太炎、湯國梨婚后與湯國梨的兩位母親沈太夫人和鄒太夫人的合照。
11月12日,“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文物圖片展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開幕。其中,章太炎手書《獨居記》、黎元洪總統授勛証書、孫中山致章太炎函,章太炎致孫中山、陳炯明函等一批珍貴歷史文物將首次與廣州觀眾見面。展覽持續至2014年2月28日。
章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后易名為炳麟,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革命家,國學大師。他以《蘇報》案一舉成名,擔任過《民報》主編,並與孫中山、黃興共訂《革命方略》,成為民主革命的重要宣傳者和組織領導者。在民國建立以后,他又積極投身反袁民主運動,並在孫中山組織護法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晚年,他堅持民族氣節,為抗日奔走呼告。
章太炎同時是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他文筆古奧,學問自成一家,章門弟子有黃侃、汪東、朱希祖、錢玄同、魯迅等,在近代歷史上均各有成就,形成了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團體。
據悉,本次展覽展品來自杭州章太炎紀念館藏品。該館自1988年建館以來,章氏后裔將章太炎生前的一千多件珍貴文物捐贈給了章太炎紀念館,使之成為國內章太炎文物館藏最豐富的紀念館。籍本次展覽,章氏后人向大元帥府紀念館捐贈三冊文物,分別為民國章氏國學講習會校印《太炎先生自定年譜》、民國十三年章太炎著《清建國別記》,以及章太炎遺著《古文尚書拾遺定本》。
章太炎與孫中山的合作與分歧
孫中山、黃興、章太炎並稱辛亥三杰。早在1902年章太炎逃亡日本時就與孫中山結交,曾極力牽合孫中山、康有為的關系。章太炎主張反滿,與孫中山“驅逐韃虜”的主張相合。
1906年,章太炎出獄后即被孫中山迎至日本,加入了同盟會,接任《民報》主編。在章太炎的主持下,《民報》在大小論戰中“所向披靡,令人神往”。此期間,章太炎主張“以國粹激勵種性”,“以宗教發起熱情”,其《民報》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說革命,主張“革命之道德”。撰有《中華民國解》,為“中華民國”國號的創始者,也是日后民國“五族共和旗”的設計者。
本次展覽有三件文物揭示章、孫之間的關系。第一件是“孫中山致章太炎先生信”,1912年元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並邀請章太炎擔任總統府樞密顧問,該信為當時孫中山寄信章太炎,對於民初的建都和臨時政府預算問題和章太炎進行討論。在建都問題上,孫中山主張定都南京,而章太炎主張定都北京,兩人存在分歧。
第二件是1918年6月19日章太炎致陳炯明函,廣州護法軍政府由大元帥府制改組為七總裁制,桂系實際掌握了廣州政權,孫中山離粵返滬。此時的章太炎身在湖北,密切關注南方形勢,對廣州的權力之爭十分不滿,因而致函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鼓勵他離開廣州是非之地,到福建開拓新局面。
第三件是章太炎致孫中山、陳炯明的信,此為護法運動中,章太炎致信在廣東的孫中山和陳炯明,請二人捐棄前嫌、共同合作,有彌合二人分歧,居中調停之意。信中有“今在東陲,相去萬裡”之語,又提及聯省自治問題。專家推測此信大約寫於1922年前后。
這些都是有關民國時期重大歷史關節的函件,具有非凡的歷史價值。
展訊:
時間: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2月28日
地點: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