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江蘇省揚州市曹庄出土了一座唐代磚室墓,墓內出土的一方墓志上“隨故煬帝墓志”清晰可見,墓中還出土了一批高等級的陪葬品,如皇家級別的蹀躞金玉腰帶、宮廷用鎏金銅鋪首等,經過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團鑒定,揚州曹庄隋唐1號墓,墓主身份正是歷史上褒貶不一但赫赫有名的隋煬帝楊廣。但是由於隋煬帝死后,曾經經過多次遷葬,所以該考古發現的墓葬是否是隋煬帝的終葬之地,各種猜測扑朔迷離,人們期待著緊鄰著它的2號墓的挖掘,能夠為一號墓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佐証。
發現高等級陪葬品
8月20日,考古隊員完成了2號墓第一層土層下文物的清理,發掘出陶器陶俑木漆器等100多件,部分器物可以看到有彩繪﹔瓷器有青釉辟雍硯1件,造型精美﹔特別是8月30日一件銅編鐘的出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后來經過深入挖掘,2號墓共出土銅編鐘一套16件、銅編磬一套20件。
編鐘編磬是宮廷用的樂器,這至少說明2號墓的墓主身份很尊貴。9月15日,經過清理,一整塊故意缺了一角的長方形白玉赫然出現。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塊有著特殊意義的陪葬品,學名應該叫玉璋。玉璋是《周禮·考工記》尤其在那時古代天子,在出外巡游時祭祀山川用的,是高等級身份的象征。
除了標志墓主高等級身份的編鐘編磬和玉璋,2號墓中還發現了一個至今散發光芒的鳳冠,鳳冠上面插有琉璃珠,有鎏金的花鈿、銅釵。可以肯定的是2號墓的主人不僅尊貴,還是一位女性。玉璋,編磬,鳳冠等特殊陪葬品的出土讓考古隊很振奮,但遺憾的是墓中沒有文字信息。
發現一副女性尸骨
2013年9月28日,當2號墓清理到第三層時,一副較為完整的尸骨浮出土層。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經過實地測量,得出了該尸骨屬於一位:身高1.5米,年齡大於56歲的老年女性。
考古隊員發現該尸骨右側尺骨最長22.25厘米,右側的掌骨處擺放的是指骨、手指骨,而且有倒置,骨盆缺失。
從人類學來講,鑒定人的性別和年齡最好的樣本材料就是骨盆,女性因為承擔著生育功能,骨盆和男性的形態差異很大,而且特別在骨盆前面,有一塊恥骨,恥骨聯合面上,隨著年齡增長,形態會發生一些比較明顯的規律性變化。其次就是顱骨,顱骨也可以作為鑒定的一個重要材料。但是這個顱骨保存不是很理想,顱骨很多部分已經消失,比如說頂骨、枕骨,現在隻剩下顳骨。
還發現了4顆牙齒。牙齒最好是用臼齒來判斷年齡,但是現在發現的牙齒是上面的側門齒,上頜右側側門齒。牙齒上可以看到有齲齒,齒頸處有中齲,齒冠部全部磨耗,磨耗比較重,這是老年性特征。
專家給2號墓的女性定為大於56歲,很多人認為這個結論似乎有些模糊。據專家介紹,按照人類學的年齡分期,36歲到55歲是中年,56歲以上在考古學上就是老年個體的意思,也就是說通過尸骨,更細致的墓主年齡已經推算不出來了。
但事有湊巧,在這之前被認為是隋煬帝墓的曹庄1號墓中,出土了兩顆牙齒,雖然除此之外尸體的其他部分蕩然無存,但體質人類學家卻據此准確判斷出這兩顆牙屬於一個50歲的人。
2號墓是座磚室墓
2013年10月初,2號墓被徹底清理出來,發現它和旁邊隋煬帝墓的式樣並不一樣,這是一座腰鼓形的磚室墓,墓底鋪著五彩磚,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
墓葬通長12.64米,寬5.9米,殘高1.6米。墓室東、西、北壁各有3個小壁龕﹔甬道兩側各有1個小耳室。從2號墓中完整地出土了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精美的隨葬品。
而2號墓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副保存較為完好的人體骨架。根據文獻推算,蕭后生於公元566年,貞觀21年即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歲。依據存留尸骨,隻能斷定她是大於56歲的老年婦女,至於是不是81歲高齡已無從查考。
纖細的肋骨、1.5米矮小的身材,這和多處文獻記載的蕭后生於南方、溫婉端庄,有些一致。
蕭后人生起伏非常大
蕭后出身蘭陵蕭氏,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后生於2月,江南風俗以為不吉,遂輾轉由叔、舅收養。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選其為愛子晉王楊廣之妃。蕭后婉順聰慧、知書達禮,深得文帝夫婦歡心和丈夫楊廣寵愛,誕育三子一女,並為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
隋煬帝即位后,蕭后雖年過40,仍得到其寵愛和敬重。煬帝之后多有失德,蕭后婉諫無果。江都之變煬帝遇害后,50多歲的蕭后帶著幼孫和皇室諸女,先后流落於叛軍宇文化及、竇建德處。后義成公主迎其至東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煬帝孫楊政道為主,蕭后與其居定襄。唐貞觀4年李靖滅東突厥,蕭后等歸長安,居長安城興道裡。蕭后於唐貞觀21年去世。
眾所周知,隋煬帝后來成了人們口中荒淫暴虐的壞皇帝,蕭后也受了牽連,在一些傳奇小說中蕭后被描寫成“身歷六帝寵不衰”香艷皇后,其實大業十四年江都之變的時候,蕭后已經52歲,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南返長安時已經64歲,不大可能發生小說描寫的那樣的故事。
根據史料記載,貞觀21年,蕭后81歲壽終正寢,唐太宗很快發布詔書,恢復其后位,仍然封他為皇后。派出三品官護葬,同時給她備了一整套的隨葬禮儀用品,然后護送她來到揚州跟隋煬帝合葬。
2號墓
1號墓
2號墓晚於1號墓
從目前墓主為“老年女性”的鑒定結論﹔加上編鐘編磬、玉璋、鳳冠等,極高等級的陪葬品來看,2號墓墓主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蕭后。但文獻中記載的是兩人合葬,也就是說,若要認定2號墓墓主為蕭后,目前這兩個墓室相鄰的狀態,就必須符合隋唐時期的合葬形式。
合葬簡單的說一般常見是兩種類型,一種是同墳同穴墓合葬,另一種是同墳異穴合葬。隋唐時期的墓葬裡面,同墳同穴的比較多。
也就是說,從合葬形式的角度看2號墓是符合條件的,但這會不會是一種巧合,碰巧兩座墓挨著呢?重大發現往往就在細節之中。
專家發現2號墓的周圍土層和較遠一些的土層不一致!在2號墓邊,可以看到緊挨著墓室的土顏色呈淺黃色,而稍遠處的土則呈深黃色,但1號墓墓室周圍的土和稍遠處的土顏色沒有區別,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土和2號墓稍遠處的土的顏色完全一致。
根據土質分析,這兩座墓是由同一大片土包圍起來的,而且這片土墩和1號墓建造的時間是相同的,2號墓建設的時候是破開土墩,后來建造的。經過測量,這片包圍著兩座墓葬的深黃色土,長49米,寬48米,大致是一個方形的台子。
考古隊員認為,在1號墓埋葬了20多年以后,2號墓主才下葬,才把他們兩個合葬在一起。
也就是說2號墓是晚於1號墓的。那麼它跟文獻的記載又是完全吻合的。
2號墓墓主是蕭后
文獻記載,蕭后死於貞觀21年,即公元647年,此時距離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弒殺,時間已經過去了29年。通過復原兩座墓葬營造過程,埋葬的前后順序一目了然,這實際上反映出這兩個墓葬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1號墓出土了“隨故煬帝墓志”,出土了13環13蹀躞的金玉帶,13環13蹀躞是最高規制,是帝王用的﹔還有1號墓裡出土的鎏金銅鋪首,獸面直徑達到26厘米,與大明宮出土的銅鋪首一樣,這東西顯然是宮廷用的。而且1號墓裡面出土了兩顆牙齒,經鑒定年齡是在50歲左右。與隋煬帝死亡時的年齡吻合,這幾個証據可以証明1號墓墓主是隋煬帝無疑。
但是這座墓是隋煬帝的哪一個葬地,還是無法准確証明。
2號墓經過細致清理,發現它不僅符合隋唐時期的墓葬形制,還出土了鳳冠、玉璋、編鐘編磬等高等級陪葬品,而且墓主尸骸經體質人類學鑒定是一位老年婦女。但由於沒有出土文字信息,2號墓僅憑出土物也無法斷定墓主是蕭后。
但結合土層的分析,2號墓的建造是在破開1號墓的封土堆后特意建造成的,一個封土堆內兩個墓穴的形式、能夠與隋煬帝合葬,又符合前面一系列特定條件的,有且僅有蕭后一人。
2號墓墓主被正式確認為隋煬帝的皇后蕭后,而蕭后墓定了,那麼另一個重要的推論也由此成立。
確認隋煬帝
最后埋葬地
由於文獻上說,蕭后死后唐太宗派三品官,護衛她的靈柩從西安到揚州,與隋煬帝合葬,如果蕭后墓確定,也即可以証明,曹庄1號墓正是一代梟雄隋煬帝最終的陵寢。以清代大儒阮元為代表的,歷代學者孜孜不倦考証的揚州之謎,終於解開。隋煬帝的終葬之地——雷塘隋煬帝墓,正在這裡。
2013年11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組織召開揚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發掘成果論証會,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庄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和蕭后墓,且該墓是隋煬帝楊廣最后的埋葬之地。
在揚州曹庄考古工地,來自南京博物院的修復專家,正在細致地復原一頭陪葬的陶牛,可以看到陶牛身上還留有彩繪。文物保護與考古發現同步進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對文物進行維護。而考古工作從來不是為了挖而挖,考古的根本價值在於對歷史問題進行証實或証偽,更好的發掘最終是為了未來深遠的歷史研究。
隋煬帝與蕭后墓中出土的高等級陪葬物,正是大唐皇帝李淵和李世民安排放入的,這反映了李唐王朝對隋煬帝這位前朝皇帝的看法,以及他們之間超越成王敗寇的親情聯系。
不知隋煬帝和蕭后墓的發現,會對今后隋唐歷史的研究起到多少作用,但人們往往剛有所發現,結果后繼而來的是更多的問題。比如隋煬帝隻留下了兩顆牙,他的尸骨哪裡去了?為什麼建造隋煬帝墓的磚塊,都是一些因為燒制時溫度過低、容易破碎的次品磚呢?銅鋪首不是隨葬的禮器,它們難道是直接從江都宮宮門上卸下來的嗎?更多的謎團還在等待解答。
的確,2013年隋煬帝墓的考古發現,一直牽動著全民的關注。如今塵埃落定,疑雲散盡,大眾更期待著通過進一步的考古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隋煬帝墓和蕭后墓的情況,更為研究隋煬帝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有氣魄、也最富爭議的矛盾帝王,提供更多的歷史資料。
本版文字由
中央電視台10套
《探索·發現》欄目提供
探索·發現
(來源: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