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高檔水晶漸成收藏熱點 仿制品與天然紫晶存色差

2014年01月27日09:5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檔水晶漸成收藏熱點 仿制品與天然紫晶存色差

紫晶洞

  原標題:高檔水晶漸成收藏熱點

  與每克動輒上萬或上十萬的和田玉與翡翠相比,每公斤價值幾十元到數百元的水晶在珠寶界多少有點相形見絀。也許因為產量太大的原因,水晶一直被稱為“半珠寶”。

  從去年以來,水晶在國內的珠寶市場上開始讓人感覺時來運轉了。昨天,記者來到廣州荔灣廣場五樓的新東方紫晶山庄,看到主人李大力正在指揮著員工把一件件精品紫金洞從新進的貨櫃裡邊挑出來。“今后,凡遇有精品、孤品,我都會自己收藏起來,盡量不賣。因為精品可遇不可求,目前已成為市場追逐的最熱點。”李大力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珠寶行業就進入深度調整,翡翠、和田玉等高檔珠寶都陷入有價無市的膠著地,唯有水晶的需求量不減反增。這讓他看到了一次轉型的絕好機會。

  水晶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卻未必是水晶

  據了解,目前國內天然水晶交易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數千噸,除了三成用於做雕刻作品,其他多數以原石的形態在全國流通。在大眾消費者面前,盡管水晶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珠寶,然而,真正熟悉其特性的人卻並不見多。

  藝術品和珠寶鑒藏專家胡紅拴告訴記者,水晶實為石英(Quartz)結晶體礦物,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摩氏硬度可以達到7,與翡翠旗鼓相當,可以說跟“鋼銼”一樣堅硬。由於文化差異,東西方國家對水晶的認識和稱謂不盡一致。在西方,凡是透明的,都稱作水晶(Crystal),包含無色透明的玻璃。然而在中國,水晶盡管有過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種不同的稱呼,但所指的均是天然水晶礦石。為了區分這一文化差異,國際上通常以(Rockcrystal)來特指天然水晶。

  李大力是一名出生在江蘇的水晶洞專營商。在國內的珠寶商裡邊,江蘇人一直是水晶批發行業的領導者,而李大力又是這一行當蘇商裡邊的佼佼者,由他一手創辦的新東方紫晶山庄五年前就開始致力於做水晶洞的專業批發,一直以品類齊全、價格合理、質量穩定而蜚聲業界。

  昨天,記者一腳踏進位於廣州荔灣廣場的新東方紫晶山庄,仿佛置身於一片魔幻世界,目光所到之處,都放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晶作品,不僅形狀千變萬化,而且顏色非常豐富:有無色的,也有紫色的、白色、黃色、粉色和茶色。

  在正廳裡邊,擺著一方讓記者難以忘懷的是約有一個立方、重量近一噸的水晶洞,李大力美其名曰“黃金萬兩”,切開的頂蓋打開后就側放在旁邊,記者還沒有湊近箱體一米遠的地方,兩隻眼睛便已經被“箱”裡射出的幾道金光牢牢吸住,往前再湊近點,發現這何止是萬兩黃金,整座水晶洞簡直是一座敞開蓋子的財寶箱,光閃閃、黃燦燦的各種水晶塊、水晶粒,幾乎長滿“箱”裡的每個角落,讓人目不暇接、不敢逼視。

  不過,李大力收藏最多的還是紫晶,幾乎佔據了館藏水晶的七成以上,因為這種顏色的水晶身價最高,也是出最多高檔水晶的品種。在李大力的私人辦公室裡邊,陳列最多的精品也是紫晶。其中有一座主人心理價位高達百萬的紫晶洞,從外部看極似一隻金龜,從背部的洞口望進去,則是一洞的“紫色嬌艷”。

  純淨的二氧化硅是無色透明的晶體,為什麼自然界還會存在不同顏色的水晶?據胡紅拴介紹,這是因為晶體裡邊摻雜了高價鐵、錳、鈦等一些微量元素,經過輻射形成不同色心造成的。

  實際上,同為二氧化硅,在岩石中出來的卻不一定是水晶。據介紹,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結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后就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后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看到滿屋“大自然的杰作”把記者挑撥得好不凌亂,李大力笑稱,自打十年前入行做水晶以來,不管國內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自己從未考慮過要轉行,就是因為天天跟這麼多的“美人”在一起,讓他從未把它當成是一門生意,而是看作是一種享受:每天可以跟大自然這位神工巧匠對話,每進來一個貨櫃又會經歷許多不同的驚艷。

  批發商變身收藏家賺來的錢投入收藏高檔貨

  在東海和廣州兩地的水晶商界,李大力為人處事一直非常低調,業界隻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專業的水晶批發商,並不曉得他還是一位高檔和精品水晶的大收藏家。因為經營水晶生意的緣故,李大力常年奔走於巴西、烏拉圭等全球著名的水晶產區,甚至直接深入到礦區裡邊考察,因此他第一時間發現和買下精品、孤品的機會比誰都多。

  事實上,長期以來,國內外的珠寶商人一直把水晶看成是一種低檔珠寶或半珠寶,並未真正投入精力去積累平時所接觸到的精品。“像我店裡准備用來批發的這些水晶洞,最便宜的低至三四十塊錢一公斤,最貴的也不過兩百來塊錢一公斤。和以克論價的和田玉與翡翠等傳統寶玉石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李大力對記者說,這也是水晶在世界各地擁有那麼多的消費者的原因,水晶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珠寶,美艷動人但價格親民,隻要消費者喜歡,誰都買得起。

  不過,也正是因為價格始終上不去,水晶以前一直沒有引起投資機構的重視,連經營者本身也越做越沒有信心,特別是在前幾年,看著其它玉種的價格像坐了直升飛機一樣飆漲起來,一些水晶批發商都在糾結著要不要轉行了。

  所以,李大力的行為在別人看起來多少有些怪,尤其在新東方紫晶山庄正式提出“以經營普通貨的利潤來供養精品”的商業模式以來,很多同行都認為不可思議:別人都在想著出多點貨,賺多點錢,他卻把賺來的錢都重新放進了收藏高檔貨這隻大籮筐裡去。

  直到近些年,一些高檔水晶的價格屢屢在市場創出新高,甚至在市場上開始出現千萬元級別的水晶作品時,一些大型批發商才開始感嘆說,后悔以前白白讓很多珍品流失。

  “像我現在收藏的‘黃金萬兩’和‘金龜賀壽’等精品,現在的市場估價都可以上到百萬元了。”李大力不無自豪地說,有些塊頭更大、形態更豐富的水晶洞,價格還會更高。“普通的水晶在市場的確存在重復率過高的問題,但精品往往是難得一見、獨一無二的,它的稀缺性完全足以覆蓋市場原來對普通水晶的價格定位。”

  胡紅拴對李大力的這一想法大加贊同。他認為,正是這一步走在了前面,讓李大力在向高檔水晶大收藏家轉型的路上獲得了先機。這些年一些高檔水晶在市場上價格不斷沖高,足以反映出投資者和收藏家們在心理上並沒有否認水晶的投資功能和投資價值,前提是你收藏的是什麼樣的作品。

  ■點評

  看好高檔紫晶

  謹防仿制品

  點評人:胡紅拴(著名美術評論家、藝術品和珠寶鑒藏專家,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高級顧問,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

  水晶以佛家七寶之一和其攝人心魄的美艷,自古以來不管在哪個國家和地區,都是最受歡迎的美石之一,而作為水晶家庭裡邊最尊貴的成員——紫晶,則有著更廣泛的擁躉。在華人市場上,盡管因為價格相對比較低廉,一直被稱為“半珠寶”,然而,隨著國內珠寶商近幾年不斷加強對精品紫晶的引進和推廣,它們在高端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節節攀升,部分精品的身價也直抵數百,甚至上千萬元。不管從個人收藏,還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精品和孤品依然是大家在未來買入的首選。

  不過,市場上流通的紫晶也有仿制品,藏家切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在購買高檔紫晶,最好有專業顧問陪同指導。掌握基本的鑒別常識,是避免上當受騙的最好辦法。天然紫晶通常會有天然冰裂紋或白色雲霧雜質。而仿制品主要來自玻璃、合成紫晶。

  實際上,紫晶與玻璃的物理性質截然不同。兩者在正交偏光鏡下,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玻璃在轉動一周時,顯示全暗,但紫晶則顯示四明四暗。置於放大鏡或顯微鏡下,透過寶石來看后刻面棱,如果是紫晶,可以見到一條棱有兩條清晰的映像,如果是單折射材料的玻璃,則沒有這種現象,故隻要借助一塊10倍的放大鏡,就可以准確地區分出玻璃和紫晶。

  紫晶與合成紫晶從外觀上看也有區別。合成紫晶的顏色通常色調比較均一,不像天然紫晶那樣存在顏色深淺不同的變化。當然,區分色調還不能立刻斷定真假,必須結合包裹體、色帶等內部特征來綜合判斷。合成紫晶所含氣液包體較少且顏色分布均一,而天然紫晶的顏色則呈平直的片狀分布,大體積的合成晶體還可能含有無色的子晶晶核。

(來源:南方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