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獲悉,位於北海公園的快雪堂書法石刻博物館首次引用民間資本大修,現已修繕完畢正式對外開放。近日快雪堂還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快雪堂書法石刻博物館坐落於北海公園內,是一座皇家三進院。原為兩進院落,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了48塊包括王羲之在內的多名大書法名家的石刻,為了更好的收藏,他特命人增建了金絲楠木殿,命名為“快雪堂”,距今有235年的歷史。如今,這裡已是現存最經典的清代園林藝術極品。
此次快雪堂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次大修。此前,整個楠木殿經過長年的風吹日晒,顏色變黑,一些楠木柱子上還刻有“到此一游”的字樣,嚴重傷害了古建筑外觀。
快雪堂修繕與其他古建不同,這裡70%都是珍貴的金絲楠木,北海公園2012年啟動修繕后,採取了修舊如舊的傳統方法,先用熱蒸汽為楠木“洗桑拿”做清理,然后再上蠟刷勻,最后再用噴燈將其上下烘烤,使楠木逐漸恢復了原來的色彩。
北海公園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快雪堂修繕首次引入了民間資本,修繕后經過考察,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獎。今后,為了提高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快雪堂將採取電話或現場預約參觀的形式向公眾免費開放。本報記者 孫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