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中日韓藝術邀請展”6月7日將展出110余件美術作品

2014年06月05日14:12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第四屆“中、日、韓藝術邀請展”6月7日開幕

圖片說明:本屆“三國藝術邀請展”展出的工藝品。

“中、日、韓三國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帶水,在文化根源上受儒家文化影響,在現代文化上也是相互浸潤。”第四屆“中、日、韓藝術邀請展”組委會秘書長胡木清,如此解釋他們接連四次舉辦以跨國文化交流為目的的藝術邀請展的由來。

昨日,由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承辦的第四屆“中、日、韓藝術邀請展”公布了他們的展覽籌備情況。作為市民文化節“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活動之一,該展覽6月7日將於長寧圖書館開幕,免費開放至6月22日。屆時,將有近80位藝術家的110余件工藝美術作品參展。

本屆主打

工藝美術和平面設計

“中、日、韓藝術邀請展”每年的展覽側重都會有所變化,比如第一屆主打書法,第二屆是書畫和工藝美術結合,今年則側重工藝美術和平面設計,細分到具體展品,主要包括刺繡、陶藝、玻璃、漆器、藝雕、牙雕等,與“藝用之美”(凸顯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入)的主題頗為貼切,“很多人認為藝術是和生活脫節的,但工藝美術承繼了藝術的嚴肅,也具有不少實用價值。”胡木清解釋。

為籌備此次展覽,胡木清等人幾乎耗時一年。從年初至今,他們已先后去日、韓兩國考察五六次,除了能面對面和藝術家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當面觀察、了解兩國本土藝術家的作品,“有助於反復認証和挑選展品”。

作為國內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蘇繡名家顧文霞、國內“緙絲第一人”王金山、上海海派玉雕藝術家劉忠榮,將分攜得意之作《虢國夫人游春圖》、《雙面緙絲秋瓜圖》、《十二生肖》參展﹔日本則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會長淺葉克己、富山玻璃藝術館館長野田雄一等10多位藝術家領銜參展﹔韓國則由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組委會推選25位工藝美術家參展。

日韓非遺保護法制健全

中國仍有后發優勢

連續舉辦了四屆的藝術邀請展,中、日、韓三國的展品常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打轉,而參展藝術家也始終繞不過“非遺保護及其傳承”這個話題。

因為籌備展覽的需要,胡木清需常年追蹤日、韓兩國在非遺保護上的動向,說起兩國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他幾乎激動起來,“從中央政府到各縣級市地區,兩國在非遺保護的法制上首先十分健全。”早在1950年,日本就制定了“文化財保護法”,韓國緊跟其后於1962年制定了相關法律,國內則要到2011年才制定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在挑選傳承人上,日、韓兩國也都設有嚴格標准,亦在非遺保護費用的支出上建立嚴謹細則,“錢撒出去不是隨便花,而是一定要達到事先制定的目標。如果年終評估沒達標,保護費用要收回甚至終止。”胡木清說,韓國無形文化財保存會會長曾向他透露,韓國政府每年會撥給協會7.72億韓元(折合人民幣470萬元左右),鼓勵他們到國外參展,但參展書目、圖錄制作、宣傳等費用都有明確且定向的補貼細則,“但我們有些地方拿到補貼就像撒鹽巴,撒完之后,相關部門也沒有進行完善的追蹤、考察和評審。”

雖然在非遺保護的執行和效果評估方面,中國和日、韓兩國差別甚大,但胡木清對國內未來的非遺保護仍存樂觀。他表示,國內在非遺保護上的某些做法現在已經走在了前列。比如2012年,上海建立了市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用於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的保護和傳承。近期,上海也在推進非遺地方性法規立法的調研,以求在不遠的將來為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胡木清告訴記者,“在非遺保護上,日本近20年都沒有太大變化,中國非遺則隨著經濟發展有了躍進式發展,后勁十足,我們雖然遲了半個世紀,並不說明什麼都走在后面,反而有后發的優勢。”

(廖陽)

(責編:陳少娜(實習生)、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