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文藝縱橫>>戲劇演出

小百花越劇團“30”歲慶生 茅威濤攜新作北京慶生

2014年06月11日15:3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1984年5月21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正式成立。2014年5月,“小百花”迎來了她“30”周歲的生日。五月下旬的杭州,“小百花三十而立”慶祝活動首站圓滿落幕,6月24至29日將“移師”北京國家大劇院:三個劇目五場演出、名導名家講座……,再掀又一輪“慶生”熱潮。

6月10日,國家大劇院院長助理李志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中國當代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以及“小百花”的老朋友、忠實戲迷等歡聚大劇院,共話因“小百花”而結下的不解情緣。

小百花三十而立

1982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前身“浙江小百花赴港演出團”成立,在轟動香江的演出中,越劇之鄉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浙江制造”的青春魅力﹔ 1984年,“小百花”正式成立,應文化部邀請進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周年獻禮演出,在中南海周總理跟老一輩越劇藝術家們合過影的海棠樹下,鄧穎超和小百花的演職人員們合影留念,並親筆題詞:“不驕不滿,才能進步,精益求精,后來居上。”此后,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以之為訓,不懈努力。

1993年9月17日的《人民日報》,以“浙江小百花十年飄香”為題,盛贊小百花越劇團,並配以評論員文章:願更多“小百花”芬芳吐艷。迄今為止,劇團所創作的《五女拜壽》、《琵琶記》、《西廂記》、《陸游與唐琬》、《藏書之家》、新版《梁祝》等作品,兩次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文華大獎、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中國戲劇獎等在內的中國戲劇界最高獎項﹔培養了中國戲劇梅花大獎獲得者茅威濤,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輝玲、董柯娣等為代表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文華表演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蔡浙飛、章益清、國家一級演員魏春芳等,以及第四代“小百花越劇表演班”為代表的越劇藝術接班人。2011年,中共中宣部、文化部共同發布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通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為中國越劇唯一一個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的國有文藝院團。2013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入選39家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

而小百花團長茅威濤則在發布會上深有感觸地說:“所謂‘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業’了。走過30年,“小百花”隨著大時代的翩躚,也從最初的輝煌,走過了市場與生存的考驗,當然,這一路難免有些蹣跚。但是在三十而立的今天,我們已經走過了困頓與遲疑,走向從容。所以當三十歲到來,“小百花”選擇的關鍵詞是“感恩與暢想”——感恩30年來風雨同行、不離不棄的一路相伴者,暢想在未來與所有愛越的朋友,共筑共享中國夢。”

“移師”北京全民慶生

6月24至25日新編越劇《二泉映月》,6月25日“原生代”版奠基力作《五女拜壽》、6月28至29日新版《梁祝》,以及藝術教育講座……繼在杭州和愛越之友共度過一個最接地氣的30歲生日“大趴”之后,“小百花”一鼓作氣,把這股“看花熱潮”帶到了北京。

新編越劇《二泉映月》、奠基力作《五女拜壽》、經典之作新版《梁祝》,這次“小百花”京城生日聚會的主角,是在戲劇場上演的這三台大作。除新作外,另兩部均堪稱“小百花”極具藝術水准與影響力的經典佳作。首屆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奠基力作《五女拜壽》曾有“中國的李爾王”之稱,本次“重聚版”演出,董柯娣、徐愛武、茅威濤、陳輝玲、洪瑛、邵雁等仍在舞台的原生代,旅居澳洲的顏恝,以及吳海麗、趙小珍、俞會珍等許多已退二線,多年不再出演該劇的許多原生代演員,都將出現在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而新版《梁祝》,更是大劇院戲劇場的“常客”——這已是這一作品第五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

伴隨著在戲劇場進行的5場演出,6月28日,著名導演郭小男與小百花的“掌門人”茅威濤還將在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進行主題為“越劇‘藝’生”的專題講座。

新創力作《二泉映月》

24至25日,新編越劇《二泉映月》作為“小百花”30周年團慶的獻禮之作,將首度亮相北京舞台。這是自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之后,“小百花”再次集合茅威濤、陳輝玲、江瑤等60、70、80、90四代“小百花”演員,搬演民國題材的越劇新作。該劇由當代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和南京優秀青年編劇羅周共同編劇,郭小男執導。著名舞美設計師劉杏林,著名音樂設計劉建寬、翁持更,著名唱腔設計胡夢橋,曾擔任電影《歸來》與《金陵十三釵》服裝設計的著名服裝設計師王秋平,著名化妝造型師毛戈平等一批曾經參與“小百花”《陸游與唐琬》、新版《梁祝》、《藏書之家》、《春琴傳》、《江南好人》、《步步驚心》等金牌劇目創作的主創團隊,通力合作,在短短一年內再次聯袂打造出這一力作。

新編越劇《二泉映月》取材於民間盲人藝術家華彥均(阿炳)的坎坷生命與藝術創作歷程。盲人藝術家阿炳,親歷清末、民初、抗戰、新社會四個中國近、現代最為動蕩的歷史階段,飽嘗辛酸,最終創作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這一樂曲,以其獨特的演奏技巧和民間音樂風格,濃縮映射著個體生命軌跡與時代風雲詭譎碰撞的音符,感動著中外無數聽眾與音樂家。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傾嘆“這種音樂應該跪著聽”,而阿炳和《二泉映月》更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與“中國的命運”。新作汲取了既有關於這一題材所有藝術創作的經驗與教訓,立足當下社會的文化語境,以盲人藝術家阿炳橫跨半個多世紀的苦難人生歷程為線索,深入挖掘阿炳的靈魂境遇,構建其生命特質與音樂靈魂,塑造阿炳這一偉大的民間音樂藝術家形象。

對於這部“小百花”成立30年來創作周期最短的作品,茅威濤在發布會上表示:“音樂是靈魂的產物。雖然眼盲,但卻在心中一片澄明,也正是命運給予阿炳的磨難,成就了他動人心魄的樂曲創作。”而導演郭小男則認為:“在人的生命中,對一些極致珍貴的東西,總會以為離己而去。但其實它們就在你的生命深處沉睡,一旦被喚醒,既會洗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劫難,示以永久的啟迪與撫慰,化作人類對真善美發現和贊許的意志。阿炳生命的份量,是將承載的無盡悲哀,通過胡琴幻化天籟般的音樂——《二泉映月》旋律的安詳、多義與邃遠,印証出一個盲人如詩如畫、柔美恬靜的生命意境,超越了個人化的心靈洗禮與靈魂感悟,為人類勾勒出一幅心馳神往的精神圖騰。”(范洪岩)

(責編:黃維、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