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故宮澄清"珍貴文物都去了台灣"等文物藏品的誤解

2014年07月01日09:4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許心怡)故宮博物院昨日召開“平安故宮”工程月度新聞發布會,澄清了“珍貴文物都去了台灣”等關於故宮文物藏品的一些誤解。

故宮珍貴文物都去了台灣?回應:大件物品都未運走

故宮指出,1933年1月,理事會討論決定,選擇文物精品,遷往上海儲藏。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確系精品,為古物館藏各類瓷銅玉器,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集成》以及文獻館檔案、冊寶、輿圖、圖像、樂器、服飾等。但是后來因時間緊迫,箱數又多,擇精品文物裝箱,於事實上未能完全做到。或因受裝箱人文物知識所限,留下真品,選走偽品﹔或因珍貴文物,藏置於次要處所,未找出裝箱運出。此外,因受包裝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凡是大件的物品(玉器、陶瓷、書畫等俱有)都未運走。

關於受裝箱人文物知識所限,留下真品,選走偽品,在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一書中有一段描述,可作印証:“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就有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例如他們裝的有黑折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當時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共同為文物裝箱,且秘書處所裝箱數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

據檔案記載,遷運至台灣保存的故宮文物共計2972箱,佔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總箱數13491箱的22%,包括瓷器907箱、玉器98箱、銅器61箱、雕漆36箱、琺琅66箱、書畫91箱、圖書1334箱、文獻204箱。

游客感覺參觀故宮看不到文物藏品 回應:多方面因素造成

對於游客感覺參觀看不到文物藏品,故宮表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受限於參觀條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所陳列的各類家具陳設和文物,觀眾僅能從門口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觀眾造成到故宮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在紫禁城對外開放區域內,設有多處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這些專館及專題陳列分局較為分散,距離相隔甚遠。由於參觀中軸線宮殿建筑原狀陳列需佔據參觀者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多數觀眾僅能選擇一二處專館參觀,或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無法仔細觀摩端詳文物展品,致使給人們留下展陳文物藏品數量較少的印象。

漱芳齋、重華宮、倦勤齋等建筑空間及陳列主要用於外事接待及學術研究,由於院落和室內空間狹小,未能對所有觀眾開放。故宮博物院每年大約組織舉辦境外展覽10余場,境內展覽10余場。但是目前僅個別海外展覽能夠做到出國前的預展和回國后的歸國展,絕大部分經過長時間精心籌劃的赴海外展覽,大多無法為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提供觀賞機會。

游客質疑故宮缺乏“鎮館之寶” 回應:藏品都是無價珍寶

對於游客質疑故宮博物院缺乏“鎮館之寶”,故宮方面表示,文物藏品規模龐大、種類繁多,並且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脈絡、體系,以供欣賞和研究,使得單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館之寶”。對故宮博物院來說,密不可分的整個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都是故宮博物院視若生命的無價珍寶。

故宮認為,某些博物館挑選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吸引觀眾眼球,以提升博物館人氣,促銷文化產品,這對於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