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鄧超轉型導演的首部電影作品《分手大師》,與《變形金剛4》同期上映分流了一些觀眾,截至周二的不完全統計,票房已達2.19億。電影的映前發布會上,鄧超自稱要“賤到底”。導演陸川的父親陸天明也借著微博開腔:“一個不缺名不缺利的年輕影星,為什麼要做出如此下作卑賤的事?這部東西隻要是正常人就會感到惡心。”
爆米花電影的節操被吃掉了?
坐在電影院30分鐘后,我才明白一個真理,國產電影如同中國足球,短時間內你最好不要期望它們會有質的改變,目前它們做得最好的就是宣傳片和預告片。
《分手大師》噱頭十足,幾個月前在電影院看到廣告真有血脈賁張之感,題材耳目一新,演員獨具風格,一掃當時大屏幕上膩膩歪歪的小清新戀愛風格。是,我們這樣的成年人,誰喜歡看純潔得連接個吻都要鋪墊50分鐘的電影?
坐在電影院30分鐘后,我才明白一個真理,國產電影如同中國足球,短時間內你最好不要期望它們會有質的改變,目前它們做得最好的就是宣傳片和預告片。《小時代》的預告片剪出來完全就是一部當代中國的《基督山伯爵》,恢宏大氣格調高雅,據說那是一場呈現給90后的紙醉金迷。
我相信鄧超的鄧氏喜劇定位沒有那麼幼齒,他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但是這些年的中國電影老是想著一件事,怎麼滿足所有中國人的願望?幾乎你能夢想到的一切元素都會在一部電影裡集中呈現:一次出國旅行,一棟豪宅,一輛看上去很帥的車,幾個年輕漂亮波很大的美女……不然觀眾會失望的,誰都想進電影院看點不一樣的,對不對?滿足完觀眾的願望,還要滿足導演的願望。
鄧超的願望是想扮演每一個人。所有男人的所有形式,幼稚的成熟的寒酸的高雅的貧窮的富貴的,這還不夠,還有所有女人的所有形式,狂野的典雅的熱辣的溫柔的不羈的純情的……每一場戲都鉚足了勁傾盡全力,做演員真是相當不容易。
但故事不好看是千真萬確的,這個故事本來有一個絢彩的開頭,你幾乎要相信今天這40塊錢沒白花了,直到葉小春出現,這個被定義為“女漢子”的女主角,身材單薄臉也單薄,發起狠來像小兔子在撓痒痒一樣,世界上怎麼會有體重不到90斤的女漢子,這根本不科學。
其次女主角對成功學大師的一往情深,讓你總是融入不進劇情。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亂搞,導演不想拍一個庸俗的愛情故事,於是覺得故事有什麼稀奇呢,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觀眾起碼都看過成百上千各式各樣的愛情電影,我要把每一個情節都弄得足夠無厘頭,這樣才有“笑果”啊。
只是哪怕周星馳的無厘頭系列,好歹都會有個說得過去的故事。《分手大師》笑點密集,情節卻充滿不合理性。或許你要說,這種不合理性也是一種“笑果”。那麼你看的不是一場電影,而是相聲大會,或者段子手合集。
當電影中的段子開始越來越密集時,我以為導演忘記了一件事,當經過漫長的拍攝期,每天刷著微博、朋友圈的觀眾們,興致勃勃坐在電影院時,他們難免會發現一些半年前的老梗,不禁仰天長嘆:都過期了還拿來用!
當然,也一定會有無數觀眾表示,進去笑了一場真是開心,從此腰不疼了腿不痛了,精神倍好身體倍棒,吃嗎嗎香。 (專欄作家 毛利)
喜劇電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喜劇電影作為精神產品中較為通俗的類別,創作者隻能先從幽默、搞笑開始,這就是“把握住底線”。喜劇電影負責搞笑,走遍天下也是這個道理。
近日,作家編劇陸天明炮轟《分手大師》,且喊話導演鄧超的妻子孫儷,請她管管鄧超。這一事件,引發了圍觀群眾對於“喜劇電影的意義所在”的討論——喜劇電影是什麼?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大家分明要在輿論場裡對喜劇電影做終極意義上的哲學討論,當然陸天明要孫儷管鄧超是很有喜劇效果的。
一言以蔽之,“喜劇電影是以產生結果是笑的效果為特征的故事片”(《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電影有多種類型片,喜劇電影就是負責搞笑,走遍天下也是這個道理。改編自先鋒、非主流話劇的《分手大師》,可以帶給特定觀眾笑的效果,即便不夠高冷,至少做到了娛樂功能,當然本片無法起到什麼教育作用。
在相當長的時間段裡,中國的藝術(從京劇、相聲到電影)都秉承著“教育第一、娛樂第二”的創作理念,教化第一的固定思路最終走向創作模式化的死胡同。年輕的一代人也需要娛樂,他們有著太多的正能量教育機會,如果連去看喜劇電影也被訓誡,也許隻有在正反烏托邦小說裡才有可行性。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看喜劇電影在做什麼,又有多少人是因為看電影聽相聲而走上“不歸路”?
卓別林夠高冷,能夠符合教條意義上的喜劇電影,許冠文、成龍、黃百鳴、陳佩斯、金·凱瑞、周星馳、馮小剛、寧浩等主導的喜劇電影,風格與形式、主題與內涵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冷面笑、無厘頭、動作喜劇、社會喜劇、黑色幽默等等多元存在,才發展並且豐富了觀眾的娛樂生活,當然他們的某些電影在公映之后(甚至是多年之后)被賦予其他審美層面的追加褒揚,也是很正常的結果。然而,喜劇電影作為精神產品中較為通俗(不喜者經常使用低俗、庸俗、惡俗、爛俗等詞匯來界定)的類別,創作者隻能先從幽默、搞笑開始,這就是“把握住底線”,喜劇電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那些立志創作喜劇電影的電影人,還是先從怎樣搞好喜劇要素開始吧。喜劇的技術、藝術、故事、情緒等都大有講究,可深挖之處甚多,尤其是當前中國的喜劇資源很是富裕,鄧超應該向周星馳、金·凱瑞學習精益求精搞喜劇,跑偏了的批評者陸天明這一點說得對,當前的喜劇表演者距離周星馳、金·凱瑞太過遙遠。至於喜劇之外的、對於時代精神的反映(陸天明語:沒有信仰沒有底線,這在我看來都是輕的,我覺得處於崩潰前夕),那恐怕不是喜劇電影人能夠指明的方向。
最后說一句,個人覺得《分手大師》一般般,可以看看沒什麼特別值得表揚或批評之處。(影評人 雲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