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我的床》拍出2703萬 解讀藝術史上與床有關的名作

2014年07月09日07:3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孤獨·死亡纏繞床的藝術

  羅伯特·勞申伯格《床》(1955年)

  蒙克《病中的孩子》(1907年)

  維托雷·卡爾帕喬《聖烏爾蘇拉的夢》(1495年)

  凡·高《臥室》(1888年)

  奧伯利·比亞茲萊《床上的自畫像》(1894年)

  翠西·艾敏《我的床》(1998年)

  上周,英國藝術家翠西·艾敏1998年的裝置作品《我的床》在倫敦佳士得拍出了254.6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2703萬元)。這張又臟又亂的雙人床是艾敏的成名作,1999年艾敏入圍特納獎,這件作品在泰特美術館展出,立即引起了關注。艾敏稱這件作品真實呈現了自己當年令人抑郁的歲月,而她現在回頭來看這件作品時,“那些可怕的記憶又縈繞腦中了。”縱觀美術史,除了愛欲,孤獨、害怕、死亡都與床分不開。

  羅伯特·勞申伯格《床》(1955年)

  根據現有的歷史記載,第一個將自己的床上用品作為藝術品展出的藝術家是羅伯特·勞申伯格。幾乎任何現成品都可成為這位美國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素材,包括舊家具、空罐頭、自行車輪、硬紙板等,他稱之為“混合藝術”。這件作品是他第一件混合藝術作品,他把舊枕頭、床單和被子支撐在一個畫框上,用鉛筆在上面涂畫,將顏料涂洒上去,並任由顏色流淌下來。

  蒙克《病中的孩子》(1907年)

  蒙克出生時,身體虛弱,隻能在家裡受洗。5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14歲時,姐姐也死於同一種疾病。蒙克自己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因此,在他后來的畫作中,常有表現疾病、死亡的主題,《病中的孩子》就是如此。蒙克的阿姨凱倫和她的女仆貝茲·尼爾森是畫中的模特。蒙克后來說:“自我出生的那一刻,焦躁、不安和死亡是圍繞我的天使。”

  維托雷·卡爾帕喬《聖烏爾蘇拉的夢》(1495年)

  這幅畫來自於聖烏爾蘇拉殉難的故事。聖烏爾蘇拉與11000名貞女跨越歐洲去羅馬朝聖,歸途中經過科隆,被入侵的匈奴人所殺害。這幅畫表現的是天使來到睡著的聖烏爾蘇拉床前告訴她會殉難的預言。

  凡·高《臥室》(1888年)

  1888年,凡·高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想要建立一個與畫家朋友們一起工作居住的工作室。於是,他在當地租了一個兩層小樓,這就是后來有名的“黃房子”。當年10月16日,凡·高寫信給弟弟提奧形容了他畫的臥室這幅畫。由於室內陳設簡單,因此凡·高覺得顏色至關重要。凡·高從日本版畫得到靈感,他沒有畫影子。凡·高先后畫過三幅有關這間臥室的畫。畫中的這張床是一個孤獨者的床,也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夢行者的床。這張空空的床好像承載著凡·高受困的靈魂。

  奧伯利·比亞茲萊《床上的自畫像》(1894年)

  英國插畫家奧伯利·比亞茲萊受到日本木刻版畫影響創作了一系列鋼筆畫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為奧斯卡·王爾德的劇本《莎樂美》創作的插畫。比亞茲萊為新藝術運動的發展貢獻巨大。也許是天妒英才,比亞茲萊25歲時因肺結核去世。這幅《床上的自畫像》是他去世前四年創作的。

  翠西·艾敏《我的床》(1998年)

  和勞申伯格用自己的床上用品來繪畫創作不同,翠西·艾敏的這件作品有點類似杜尚那件名為《泉》的小便池。艾敏的這張床顯得“臟亂差”:帶污漬的床單、煙盒、酒瓶、用過的避孕套、內衣等。艾敏稱這張床就是她自己當年抑郁生活的寫照。

  編譯:何建為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