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揭秘嶺南畫派創始人 當年畫室今何在?

2014年07月26日10:1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當年畫室今何在?

  高奇峰的故居天風樓。

  高劍父畫作《荷塘清趣》。

  當年陳樹人所在的樗園舊址上建起了紀念館。 (攝影:王維宣 實習生鄭凱夫)

  春睡畫院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奇峰。

  嶺南畫派“兩高一陳”

  崛起於廣州的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與粵劇、廣東音樂一起並稱為“嶺南三秀”。嶺南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其中高劍父、陳樹人是晚清花鳥畫大家居巢、居廉的弟子。從19世紀末,“二高一陳”在十香園、春睡畫院等畫室對中國繪畫的題材內容進行大膽革新。斯人已逝,畫風猶存,他們曾經吟詩作畫會友的畫室還在嗎?

  春睡畫院:歸於孤寂

  廣州市盤福路朱紫街87號盤福大廈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片老平房,其中原85-91號,是一間依北側象崗山而筑、三幢並排的大屋,即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先生聚徒講學的“春睡畫院”舊址。現在這裡隨著城市的變遷已經面目全非,幾座十幾層的高樓取代了低矮的平房。但“春睡畫院”仍在,隻不過是平地提升幾十米,搬到了盤福大廈的樓頂上。和作為嶺南畫派濫觴的十香園相比,這裡現代化都市的味道更濃,更加孤寂些。

  乘坐電梯來到盤福大廈的14層,向左邊拐一個彎,迎面是一扇朱紅的大門,鎖閉住一幢青磚紅瓦的傳統嶺南民居建筑,以及建筑圍起的小小庭院。這就是移建后的“春睡畫院”舊址了。樓頂的空間不大,畫院門前僅有約三四十平方米的一塊小小空地。艷陽高照,熱浪灼人。透過樓頂邊緣安裝的強化玻璃護欄向外望,對面就是綠意幽幽的越秀山,明代古城牆在林木間露出一小角。

  如今的春睡畫院舊址基本上保持了移建前的原貌,包括門廳、大廳的三間房和兩間側房,總面積310多平方米。十年前的8月28日,重新整飭的高劍父紀念館開放之時,這裡作為紀念館的一部分,曾經吸引了許多人來參觀。不過現在平日來這裡的游人似乎並不很多。畫院的大門是鎖著的,門側的告示牌上有一個電話,寫明如要參觀,請致電。進入大門,就可以看到舊時畫院的部分原貌:大廳中集中展示的是高劍父的藝術生平,側房原為高劍父的畫室和居室,門廳是畫院的教務室。

  創立於1923年的春睡畫院,是高劍父決意革新中國畫、培養新生力量的地方。高劍父把畫院定名為“春睡”,是取諸葛亮“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詩意。當年先生在此課畫授徒,培養了關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等一大批藝術大師,推動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

  十香園:更接“地氣”

  看過了春睡畫院的水泥森林,再到十香園時,似乎能感受到更足的“地氣”。十香園建於1856年前后,面積640平方米,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懷德大街三號,是晚清著名花鳥畫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畫授徒之所,兩人在這裡開創了“隔山畫派”,對廣東畫壇及嶺南畫派的發展影響深遠。園內種植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等十種香花,故名“十香園”。

  十香園內的主要建筑之一是今夕庵,為居巢的畫室、會客室、日常生活起居室。居巢去世后,此間為居廉供佛誦經之所。嘯月琴館是居廉住所兼畫室,以居廉收藏的古琴“嘯月琴”命名。如今“嘯月”琴藏在上海博物館。室中設畫案,主人仍在時,案上放置大玻璃罩,罩內滿蓄各種草虫標本,以供寫生。紫梨花館是居廉授徒作畫的地方,門上刻著晚清書法家居秋海所題“紫梨花館”木匾。館前原種有紫藤、鳳凰樹等花木,故稱紫梨花館。室內西偏乃居廉昔日授徒地方、作畫之所,東面為書房,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等曾在此地學畫。

  二沙島天風樓:保存依然完好

  二沙島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內,是嶺南畫派另一位大師高奇峰的故居天風樓。樓建於1927年,與高奇峰的畫室同名。這是一幢高二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樓房,原來整幢房子都是架在水面上,樓北面有小橋與岸相通。門窗南北空氣對流,江風回轉,雖盛夏亦清涼,仿若天上來風,故名。小樓平面呈長方形,綠琉璃瓦重檐四角攢尖頂。木樓板上鋪花階磚,四壁木板牆裙。首層東南面為房間,西南面為客廳和內陽台。二層寬深都是6米許,四面開窗戶,是專門用於作畫的畫室。客廳的西南角上以小曲橋通出碼頭。1929年高奇峰因病遷居到二沙島,建天風樓一是為了有個清幽的作畫之地,二是可以到近在咫尺的頤養園療養。高奇峰在這裡培養出了趙少昂、黃少強等著名的“天風七子”。現在小樓的保存依然完好,但平素並不開放,參觀必須取得學院同意。

  “樗”是一種樹,也即俗稱的臭椿,同時也指“無用之材”,常做自謙。陳樹人在上世紀20年代修筑於東山的私宅就以此命名。

  陳樹人故居已毀

  樗園舊址在東山區署前路10號,現在辟為了陳樹人紀念館。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兩層建筑中,陳列著陳樹人的藝術生涯。樗園毀於抗日戰火,舊觀已不得見,據資料描述,它布局分為三重:進門,夾道濃蔭,園中遍植花木,左邊有一小塘,臨水筑一小亭,取名“勺亭”。再進去,建了一棟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名“古翠樓”,為陳樹人一家居所。最后一重為其畫室“草綠山堂”。山堂採用南方特產大楠竹搭架,四面用竹笪圍成牆壁,壁上裝有玻璃以採光。國民黨元老、書法家、詩人於右任有詩贊曰:“頭白江湖更放歌,桂林歸后興如何?樗園真是高人宅,古木參天畫本多。”(文:卜鬆竹 圖:資料圖片(除署名外))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