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爭鳴:《雷雨》爆笑后的深思】

話劇《雷雨》遭遇笑場:不只是因為觀眾年輕

關東客

2014年07月29日14:36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更多精彩評論進入《文化新視線》欄目

7月24日下午,北京人藝的楊立新連發5條微博,稱“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場”。事情起因於演出當晚的《雷雨》恰逢人藝常規的“公益場”,有很多大中學生以低價票進場看戲,然而讓主演們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很多文化界人士都對此忿忿不平,對北京人藝和楊立新表示支持,並感慨於現在年輕觀眾文學素養的失落,對經典缺乏起碼的尊重。(東方早報7月26日)

話劇《雷雨》一直是北京人藝的一道金字招牌。曹禺先生的劇本加上人藝演員的表演功力,向來少有挑剔之聲。正因如此,學生“公益場”的爆笑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雷雨》遲早要面對這些笑場的年輕人。

作為中國話劇的奠基之作,《雷雨》是一部悲劇,觀眾最好的反應不是笑場而是寂靜。一部悲劇的《雷雨》為什麼會遭遇年輕人的笑場?這個問題恐怕不能隻把板子打在年輕人的身上。不可否認,在浮躁和功利的當下,年輕觀眾藝術修養、文化積累以及價值觀念方面存在種種缺失,但是我們並不能夸大這種缺失,甚至於因此否定年輕人對話劇好壞的判斷。《雷雨》再經典,如果脫離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脫離了觀眾,那也隻能是曲高和寡。

就拿如今北京人藝的《雷雨》來說,這部話劇也已經是第三版了,相比前兩版,在表演方式和舞台設計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這次“笑場事件”其實並不是因為曹禺先生的劇本出現了問題,而更多的原因是演員們的表演動作以及台詞等已經不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從這個意義上講,《雷雨》劇組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消除這種與年輕觀眾之間的代溝,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年輕人不懂藝術。

經典話劇《雷雨》遭遇笑場,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文化事件。因為即使今天不笑場,明天也可能面臨笑場的危機。與話劇類似,京劇、相聲、評書等很多藝術形式都存在這種與年輕觀眾格格不入,或者說表現形式與受眾需求脫節的問題。我們往往也將問題的症結歸根於觀眾的品味不夠,不懂欣賞,卻很少從話劇等藝術作品的本身去尋找原因。從而形成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你演你的,我看我的,結果造成很多優秀的藝術變得越來越小眾,觀眾越來越少,發展也越來越走進死胡同。

遭遇笑場,“楊立新們”忿忿不平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演員的表演需要觀眾的共鳴。但《雷雨》需要年輕人的視角,這是《雷雨》繼續流傳下去的一個關鍵。因為將來的《雷雨》是要演給這些“公益場”的年輕人看的。

(作者為評論家)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隻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