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楊麗萍談小彩旗:她要走丟了,我也沒辦法

2014年08月03日11:03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楊麗萍:掉進染缸,但我依然純淨

  楊麗萍

  楊麗萍可謂是中國民族舞的“大師”,也是一個傳奇。這次由她擔任藝術總監的新《雲南映象》已登陸廣州大劇院。8月1日,甚少面對媒體的她在廣州接受了本報專訪,談對年輕人的希望、談民族文化的現狀以及外甥女小彩旗的未來。

  談到商業給舞蹈藝術的沖擊,她稱,“就像掉進一個染缸,但我依然如荷花般純淨”。而已然隱身在舞台下的“孔雀”,也強調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學會回歸,希望更純粹地搞創作。

  新意:

  音響效果升級

  廣州日報:《雲南映象》的巡演到今年為止有11個年頭了,這次能增加什麼新意嗎?

  楊麗萍:我覺得應該是2014版。這次楊舞代替我主演,《雀之靈》、《月光》也全部由年輕人挑梁,我就退居幕后,做導演和制作人。這次最大的改動應該是音響,原來是3聲道的音響,收音效果都不好,現在全部換成5.1全立體聲道,邀請了《孔雀》的音響團隊。這次又用的是2台投影,基本改善了制作。整個作品不變的是民間的“魂”,和對傳統文化的呈現。

  廣州日報:你自己還會再上台嗎?

  楊麗萍:我會一直演《孔雀》,其他作品會交給年輕人。

  劇場:

  會有《雲南映象》的氣質

  廣州日報:你們正在籌備建新的劇場,新的劇場除了固定演出還有其他安排嗎?會擔心自己“走了”之后劇場消失嗎?

  楊麗萍:我當然希望即便有一天我不在了,能有人繼續維持、維護(劇場),把精神、文化傳承下去。《雲南映象》不是我個人的東西,而是人類的財富。世界上很多演出都是量身打造劇場,現在劇場正在籌備,哪一天劇場蓋好了,就會特別有意思,裡裡外外都有它的氣質。同時劇場裡演出的作品非常重要,作品和劇場是個整體。但即使是這樣,我們平均每3年才出一個作品,已經很慢了,不會太著急。

  上市:

  還是“家長制”就太弱了

  廣州日報:你的公司也計劃上市,這對於你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楊麗萍:當年做《雲南映象》是個人行為,是純粹的熱愛。但一旦發展到接近200人的團隊,若沒有科學的機制,如果還是家長制,就有點太弱了,應該要招募些有才華的管理人材,光我一個人是不可能運轉的。運東西、修道具、對外宣傳,全部變成了緊密的團隊,這樣的話我才有時間搞藝術,搞創作。“上市”這個東西我其實完全不懂,我這個董事長只是挂名,只是覺得這些年輕人非常有想法,是個很好的事情。

  票房:

  單純搞藝術“過時”了

  廣州日報:你一路以來也是和市場、公司走得越來越近的過程,那對於你如此單純熱愛舞蹈的人來說,如何看待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

  楊麗萍:我覺得(兩者)不矛盾,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是把這些東西處理好,就好像我掉進一個染缸,但還是很純淨,像荷花一樣。比如我們來廣州演出,如果票房不好,不跟商業結合,那麼劇場也撐不下來、演出商也沒法繼續運作、演員也沒有飯吃,這是個食物鏈。不要單純地講商業。現在哪部電影、哪個藝術作品會說單純地隻搞藝術,不要票房?(這些)都已經過時了。

  原生態:

  面對流失傷感而無奈

  廣州日報:幾乎所有的舞蹈劇團都用專業的演員,講究技術動作難度,你反而去招了許多原本普通在農田工作的人,不會下腰都沒關系?

  楊麗萍:因為我們要表現的、跳的東西本身就是他們平時的生活狀態。比如蝦嘎,他本來是村子裡的打鼓員。其實一個村子裡隻有一個兩個人是有才華有天賦的,那可能只是一個民俗而已,但蝦嘎是屬於有表演天賦的,那就把這些人請過來,去表現他們自己,會比較有從骨子到血液流淌的味道,比較正宗,就好像吃粵菜就要在廣東吃,都是一個道理。基本整個劇團都是這樣挑選出來的。

  廣州日報:你剛剛也提到,連蝦嘎的村庄都變成城中村了,隨著現代化的推進,蠻多原生態的東西的確在逐漸消失,對此你會失望嗎?

  楊麗萍:我肯定是非常傷感的,但是沒有辦法。村民們會說,你們可以看電視,為什麼不讓我們發展?你不能讓佤族人繼續拉木鼓、繼續刀耕火種,現在肯定也要用拖拉機去犁地。比如佤族人戴面具跳舞是為了驅趕病魔,那是因為沒有醫療設備。現在有藥了,就沒人戴面具了,面具這個文化、這個舞蹈就消失了。

  廣州日報:原生態元素的流失會影響到演員的表演嗎?

  楊麗萍:因人而異,我曾經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土地,到了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團,再到國外。我繞了很久,但是我始終不變,甚至更喜歡我們自己的文化,更清楚什麼東西才有味道,才是最有意義的。比如海菜腔,我就喜歡,作曲家都寫出不來,有人會覺得海菜腔好土。有些人是盲目的,不出門他也照樣看不見那個東西是屬於自己的,盲目地去改變自己,盲目地去追隨一些(事物)。

  選秀:

  是墊腳石也是毒藥

  廣州日報:你自己也做過舞蹈類選秀電視節目的評委,怎麼看這個?

  楊麗萍:這些平台會讓很多舞者幻想、奢望。比賽是個非常重要的能奠定自己名望的(墊腳石),比如張傲月、小彩旗,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恰恰是毒藥,成名后反而迷茫、衰落、甚至消沉。如果把舞蹈當做一個信仰,而不是個成名成利的機會,會讓一個舞者變得(更成熟)。

  未來:

  學會回歸不強求自己

  廣州日報:你未來還會有什麼嘗試嗎?

  楊麗萍:我最喜歡的狀態就是搞點自己想搞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舞台肯定是要慢慢地(離開)。少數民族在村子裡跳舞,那不是表演,是種自我的釋放、情感的抒發,我特別喜歡這種狀態。年紀大了要學會回歸,不要去強求自己。

  新人:像普洱茶更醇厚

  廣州日報:對楊舞的表現你放心嗎?

  楊麗萍:當年跟楊舞(上圖左)一起的很多人都退出了,但她能堅持到現在,讓我有一種“涅槃”的感覺。我現在在台下看楊舞、蝦嘎(上圖右)跳,我覺得在進步,就像普洱茶,比10年前還要好,味道更醇厚。

  廣州日報:你的劇團,包括許多作品在內,演員一直在進進出出,但也一直在扶持新人,怎麼去看下一代的成長?

  楊麗萍:年輕人可能先是表演我的作品,把作品作為一個學習、一個過渡。但我更希望他們成長起來,有自己的個性、想法。等他們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有大量的自己創作的作品,這樣我們才能繁榮。舞者不能隻模仿前人的作品,他們應該更全面,所以我一直在鼓勵楊舞自己創作。

  談小彩旗:

  她要走丟了,我也沒辦法

  廣州日報:聽說小彩旗本來演《雲南映象》,但后來她去演了田沁鑫導演的話劇,你一開始還不同意?

  楊麗萍:我們去年在做10周年慶的時候《新雲南映象》就上台了,后來有一個話劇邀請彩旗出演,就讓她去了。但日程安排一下來,兩者沖突了,演出商非常希望她能來。所以這個角色就挪給了楊舞演。

  廣州日報:所以你現在很支持小彩旗不只是專注舞蹈,即便她被外界視為你的接班人?

  楊麗萍:彩旗比較有福氣,年紀輕輕就上了話劇舞台,而且遇到那麼好的導演。但她是不會離開舞蹈的,其實很多舞者會去演電影,比如孫儷,現在不是很好嗎?

  廣州日報:怎麼評價她從今年春晚以來的發展情況?

  楊麗萍:她在舞台上其實是老演員了,舞齡比楊舞都長,經驗很豐富。她的發展不用急,應該自然而然。其實她很有個性,有自己的審美。也不是說要浮躁地“打造”她當明星,就像一棵小草,小彩旗跟年輕的舞者一樣,有自己的生命,接下來就看她自己了,她走丟了,你也沒辦法。她天生會轉圈,我不會讓她去跳孔雀舞,因為她現在這個身材、外形跟“孔雀”這個形象完全不符合。(記者 曾俊 實習生 張琦 圖:邵權達)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