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老舍文學獎風波:文學獎評獎如何回歸文學本身

袁晞

2014年08月13日14:35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更多精彩評論進入《文化新視線》欄目

這個月老舍文學獎又鬧起了一場風波,不過只是小水花而已,沒有多少人感興趣。

資料顯示,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主要獎勵北京作者的創作和在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每兩至三年評選一次。今年應該是第五屆老舍文學獎,但名稱模糊處理成了“2014年老舍文學獎”,給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感覺。據北京市文聯相關人士介紹,本年度的老舍文學獎改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聯合主辦。資金的問題將尋求別的途徑解決,獲獎作家頒發獎牌,往年頒發的獎金今年暫時沒發,至於未來能否頒發獎金,沒有確切的說法。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王升山說“文學獎辦得挺好的,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事。為什麼揪著獎金的事情,發獎多重要啊,獎金有什麼重要的?”舒乙說:“這是一出荒誕鬧劇,所謂整頓文學獎項,不知是誰在上報審批過程中,層層審批,老舍文學獎竟然被取消了。所以我給上級部門寫信反映,最后還是確定把老舍文學獎繼續舉辦下去。”

說了半天,還是行政、權力在起作用,而不是文學本身的原因和力量。

想起30多年前,文學是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一股潮流,從藝術荒蕪中走出來的全國人民熱愛文學,一篇有影響的小說發表,幾乎識字的人都在看,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成了街談巷議的主要話題,遠比今天談論電視劇明星的氣場大。那時候全國沒有幾個文學評獎,得一個全國短篇小說獎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獲獎者成了盡人皆知的名人,其響亮甚至超過前兩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

隨著社會發展漸漸步入正軌,經濟建設成為中心,關心文學的人越來越少,用作家、評論家王蒙的話說“文學失去了轟動效應”。而各種各樣的文學藝術獎卻越來越多,全國的、地方的、政府的、民間的,還有金盾文學獎、鐵人文學獎一類行業的,獎越來越濫,也越評越爛。筆者聽說,某單位的一位領導多年來當著幾十個文藝獎的評委,他哪有那麼多工夫看那麼多小說電影電視劇,不過隨便翻翻,聽人說說,再接幾個熟人的電話,憑印象和與參評者的生熟程度在選票上劃劃勾兒罷了。拉拉關系、走走過場的許多文學藝術獎也漸漸失去了公信力。

如此這般,本來關心文學的人就越來越少,而本來不多的喜愛文學的人也不關心誰得了獎。文學藝術評獎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熱愛文學藝術,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中國的許多評獎卻起了反作用,成了照顧、平衡的手段。諾貝爾文學獎絕大多數情況下每年隻頒給一位作家,評了一百多年,仍然是有生命力的。而中國的文藝獎昨天改今天變,有時下雙黃蛋,有時生三胞胎,成了網民的笑柄。

這回老舍文學獎風波的好作用就是讓關心文學的人想想文學藝術獎應該怎麼評,怎樣才能回到文學本身。至於老舍文學獎該不該存在,發不發獎金那是有關部門、有關企業、有關人士的事兒,不過總的來說,文學藝術獎種類太多、評選項目太多,應該多做減法。

(作者為原人民日報文藝部高級記者)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隻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