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河北平泉已發現契丹文化遺存264處

2014年08月16日11:2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河北平泉已發現契丹文化遺存264處

  記者從河北省平泉縣文保所了解到,作為契丹發祥地之一的平泉縣,目前已發現遼代古文化遺存264處,其中遺址246處,遼代墓葬18處,包括大長公主墓、竇景庸墓、蕭公墓、八王溝墓群等曾轟動全國的考古發現。平泉現有1.8萬件館藏文物中,遼金文物佔70%。

  遼朝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一個多民族政權,遼朝統治中國北方長達200多年。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剽悍勇猛的北方游牧民族,從秦漢時期,由東胡鮮卑族發展而來。專家稱,契丹的本意是“鑌鐵”,即堅固的意思。

  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專家介紹說,遼朝時,平泉境內生活著奚人、契丹人、漢人以及渤海人,他們為平泉的開發建設做出了貢獻。平泉境內出土的鐵犁鏡、鐵鐮、鐵鋤與今天的勞動工具非常接近,表明了當時契丹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北方農業發達程度﹔同時,一些冶煉遺址的發現,証明了當時造車業、採礦業、燒炭業等已經達到一定水平。

  專家稱,來自草原的契丹人,主動吸收中原以及其他地區的優秀文化,創造出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遼代文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遼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內質,又有草原文化的特征。平泉境內出土的遼代瓷器、墓壁畫、樂器、石刻等就反映出這種情況。

  上世紀50年代初發現的大長公主墓,位於平泉縣蒙和烏蘇鄉八王溝村。大長公主是遼景宗與蕭太后的長女。據介紹,大長公主墓被發現時,墓內隨葬品已被洗劫一空,隻剩下了石棺、墓志以及墓室壁畫,石棺由六塊青灰岩石板組成,石棺左右分別刻有青龍、白虎紋,前后分別刻有朱雀、玄武紋,棺蓋雕刻幾何紋加牡丹團鳳紋。 (記者曹國廠)

(來源:新華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