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行繪制了79張珍貴的粵劇臉譜,如今大多已失傳。
他繪出79張珍貴粵劇臉譜
喜歡畫畫不出奇,但是這位佛山人喜歡畫的竟然是粵劇臉譜。
粵劇鼎盛時期臉譜曾經多達百余兩百張,但流傳至今的寥寥無幾。50多年前,佛山人伍行一筆一畫勾畫出79張粵劇臉譜,包括張飛、包拯、宇文成都等粵劇經典人物。伍行所畫的粵劇臉譜如今成為粵劇的重要歷史資料,被收錄於《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粵劇大辭典》等書籍中。
創作:
臉譜刻畫忠奸善惡
川劇中,演員們一秒鐘內迅速變臉的表演場面讓人過目難忘。其實,在粵劇中,粵劇臉譜同樣精彩。昨日下午,記者在年近八旬的老佛山伍行家裡看到了他繪制的一批珍貴的粵劇臉譜。伍行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廣東戲劇家協會會員,他的這批粵劇臉譜最早繪制於1961年,至今已有53年歷史。
黑白分明,臉上還印有掌印,這是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的臉譜。額上畫“太極”,左眼畫七星,右眼畫戟,俗稱“左文右武”,這是包拯的臉譜。臉上有特殊的蝴蝶形紋路,這是三國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張飛的臉譜……
在伍行的筆下,這批臉譜刻畫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從中更可以窺出人物的忠奸良善。“粵劇臉譜的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黑白分明通常是忠正耿直的忠角,紅色代表血性忠勇,五彩的臉譜則多數是奸角。”伍行介紹道。
傳承:
臉譜印T恤受追捧
收藏了幾十年后,這批粵劇臉譜終於派上了用場。近年來,這批粵劇臉譜開始得到粵劇界的重視。
近年來,伍行繪制的這批粵劇臉譜除了在香港、廣州、佛山各地展出外,更被多本粵劇歷史書籍收藏。比如《中國戲曲臉譜藝術》中,粵劇部分共收藏了伍行繪制的8張臉譜,而2008年出版的《粵劇大辭典》上共收錄了約70張粵劇臉譜,其中伍行的就有40張。伍行還成為《粵劇大辭典》的特約顧問。“過去藝人隻管演戲,他們最多隻記得3~5個臉譜,像我繪制這麼多的,在廣東恐怕沒有其他人。”伍行說
幾年前,廣東粵劇博物館在成立之初,不但收藏了伍行繪制的8張粵劇臉譜,還把伍行繪制的臉譜印在T-shit和雨傘上,受到市民的熱烈追捧。
感慨:
粵劇臉譜多已失傳
1961年,伍行開始繪制這批粵劇臉譜。伍行回憶道,在老藝人休息之余,喜愛粵劇臉譜的他便請求老藝人們“開臉”,讓他繪制下粵劇臉譜。
粵劇臉譜曾經在粵劇鼎盛時期多達百余兩百張,但如今仍在粵劇舞台上展示的卻寥寥無幾,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伍行表示,粵劇臉譜多出現在武打戲中,有淨、丑等角色,但隨著時光演變,粵劇舞台上活躍的是生、旦為主的大戲,淨、丑等角色少有機會出現在舞台上。與此同時,伍行認為,由於開臉會讓觀眾無法辨認演員的真實相貌,因此粵劇演員也更傾向於不開臉。盡管已經繪制了79張粵劇臉譜,伍行還是倍感遺憾:“當時沒有將所有粵劇臉譜都繪制下來,如今很大部分已經失傳。”文/記者潘慕英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