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 (人民網 王鶴瑾 攝)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 (王鶴瑾)“作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我的目光關注著這個時代,關注著普通的老百姓。”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談為何將創作視角聚焦於農民或農民工子女時表示,“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個新群體,而這個群體從開始幾百萬發展到現在一二個億,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城市化進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他們的生存怎麼樣?特別是在2010年,中央的1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這個名詞,引起了我的興趣。”
“農民工從80年代初到現在已經三代了,第三代基本是80后和90后,這代農民工和前兩代完全不一樣。”黃傳會列舉出三代農民工的不同點,“第一代、第二代農民工是扛著編織袋進城,而現在的農民工是拉著拉杆箱進城。前兩代農民工掙了錢以后回到家鄉,要蓋房子、娶媳婦,而這代農民工進城以后不回去了,因為他們已經和那塊土地脫離開了。”黃傳會指出,第三代農民工雖然為城市化進程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他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生存問題,有的農民工說,過去是在北京的三環,后來三環建設發展起來,被趕到四環,又到了五環,就像過去戰略轉移一樣,步步退卻。”此外,農民工在文化生活、婚戀、生育,以及再一下代的教育等方面也面臨著困難。
考慮到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黃傳會到北京、廣東、湖北、天津等城市做深入採訪,寫出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一書。他認為,“農民工生活得好,我們城市居民才能生活得好,我們中國人才能生活得好。”黃傳會表示,如果農民工的問題不解決,城市和國家會遇到其它更多的問題。
黃傳會說,作為一個作家,必須要關注社會問題,讓廣大讀者和老百姓了解真實情況,“每天清晨給我們送牛奶的是誰?送晚報的是誰?打掃衛生的是誰?都是農民工。實際上,如今的城市已經到了離不開農民工的時代。”黃傳會進一步說明,“有一個地方搞過一次試驗,讓環衛工人停止打掃衛生三天,結果那個城市垃圾滿堆,烏煙瘴氣,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我的報告文學在關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