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 (日) 渡邊淳一 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新近再版的渡邊淳一經典小說《一片雪》中,四十多歲的主人公伊織祥一郎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形象。他是業內頗負盛名的建筑師,有自己的建筑事務所,手頭上的項目淨是美術館、大型百貨商場等能夠恣意體現個人風格的作品﹔妻子是傳統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照顧著兩個乖巧可愛的女兒和他的生活。這簡直是成功人士的模板,是多少人為之努力的理想人生。
可是,年富力強的他卻在注視著太陽雪的飄落時,深切地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在這一刻,伊織忽然察覺,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對情欲的追逐,就如同這落下的一片片太陽雪般,是生命中曾經驚艷卻又終究了無痕跡的存在,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在整個東亞文化的語境中,對“欲”的扭曲和壓制都是維持道德體系的重中之重。在所有的欲望中,最被提防的就是情欲,因為相對於物欲、權欲而言,情欲完全是天性的釋放,是用多少道德文章都不能根除的原始野性的力量。
所以,西方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而眾多藝術作品所集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情欲的解放。雕像和畫作中自信坦然展露壯碩健美身體的眾神與凡人、莎翁劇作中在情欲驅使下發生的一個個悲喜劇,都在用最淺顯的表現形式向傳統道德示威,促使人們去正視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情欲是人的本性中自然真實的存在,它本身是沒有任何道德色彩的。一個人想要認識和發現真實的自我,首先便要直面自己的情欲。
但這樣的思想在東亞社會普遍西化的大背景之下,仍然被道德的慣性力量有意識地淡化了。以至於渡邊淳一以情欲為主題的小說創作,從二十世紀下半葉到新世紀初都具有驚世駭俗的效果。由於渡邊淳一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婚外戀、不倫戀等“畸戀”題材,使得不少人認為他是專門以此博人眼球的通俗小說家,這是對他的文學思想的輕視和誤讀。
《一片雪》中,在無情流逝的歲月裡,伊織已經按照世俗道德的規范,做了一個男人應該做的所有事情,可是他內心叫囂著的欲望,沒有被滿足。出於需要結婚而結婚的婚姻,一直沒有培育出可以澆熄他欲望之火的愛情。所以他決定和妻子離婚,並試圖在和年輕的秘書笙子以及有夫之婦阿霞的關系中保持平衡。伊織在背負著如此多責任的重擔之下試圖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而活的舉動,本身就是對傳統道德觀念最悲壯的挑戰。
渡邊淳一跟其他以離奇的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的通俗小說家不同的是,盡管他寫的是通俗的、吸引眼球的題材,但在對文字細膩的追求和文化意境的渲染上深得川端康成的影響,以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核心進行描寫。以《一片雪》為例,長達500多頁的小說中沒有太過劇烈的戲劇沖突,推動故事發展的是伊織被落下的“雪花”(笙子和阿霞帶來的不同插花、情欲的細節中體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此消彼長的愛情攻防戰)所漸漸侵蝕的內心世界。
伊織在追逐情欲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困惑、矛盾,甚至是某些令人不齒的、自私的想法,常常讓人聯想到浮士德和賈寶玉。作為將人性欲望最美好與最卑劣之處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兩部東西方文學的高峰——《紅樓夢》和《浮士德》的文學高度不是《一片雪》可以望其項背的。但是,渡邊淳一深受其文學傳統的影響,深諳情欲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為了讓主人公認識到人性本質和真實自我的必要手段。
故事的尾聲,妻子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下了名字,笙子選擇和追求者結婚,阿霞決定重返家庭,伊織似乎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淨”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