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山的軍裝像
當年徐寶山被炸照片。資料圖
徐寶山死后,其揚州將軍府被兩位夫人改為庵“祗陀林”,保留至今。
陳婧 攝
江蘇省檔案局
聯合出品
本期協辦
揚州市檔案館
鎮江市檔案館
本期撰稿人
江蘇省檔案局 袁妍 蔡紅
揚州市檔案局 柏桂林 薛梅
雍俊
揚子晚報記者 陳婧
鳴謝
原揚州佛教協會秘書長元慶師傅﹔新四軍韋崗戰斗勝利紀念館湯忠勝
如今在鎮江、揚州的街巷依然有“徐老虎”的傳說,傳說著他手可撕竹的超強武功,從土匪到上將的傳奇沉浮,還有他兩位改府為庵的出家夫人。
這隻“老虎”就是徐寶山。他生於鎮江,死於揚州,連家鄉的人也說不清他是好是壞。做土匪販私鹽,成地方一霸﹔辛亥革命中,率兵光復多鎮﹔但最終投身袁世凱,被革命黨人暗殺。
引子
1913暗殺徐寶山“震驚朝野”
1913年春,中華民國政府剛剛成立一年,舉國還處於動亂之中。但5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揚州軍政都督府的一聲爆炸蓋過了所有的喧囂。都督徐寶山被炸身亡的消息被所有報館鋪天蓋地報道,消息震驚朝野。袁世凱痛呼“賊害勛良,深堪駭悼”,並親擬祭文派人赴揚州悼念。副總統黎元洪通電各省,譴責此暗殺,並送挽聯。康有為、章炳麟、張謇等人都送挽聯哀悼。
徐寶山何許人也?能引此轟動?除了是揚州都督,此人還被臨時政府授位陸軍上將,部隊達兩萬人眾,而此前他只是一介江湖鹽匪。有說法稱“日載報章,傳誦一時者,黎元洪外,即徐寶山也”。徐寶山也被認為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暴發戶。
揚子晚報記者日前在揚州徐寶山曾經的將軍府看到,如今這裡已經是一個尼姑庵,名為“祗陀林”。庵內住著幾位修行者,最年長的元慶師傅是揚州佛教協會前秘書長。87歲的她帶領記者進入庵內,總共五進。她說,此庵就是徐寶山死后,他的二夫人和三夫人遁入佛門改建的。元慶師傅特意領著記者到徐寶山被炸死的房間,當年是簽押房。
如今這裡安靜平和,當年卻有怎樣一番激烈?
發跡 小篾匠變成鹽梟,叱?鎮江“小香港”
在徐寶山出生的地方鎮江,有一條縱觀南北的大街——南門大街,歷史上是商販聚集的地方。1866年,徐寶山就出生在這裡。據《江都縣新志》記載,徐的父親幫別人做竹器,子承父業,他做過一段時間的篾匠。15歲這年父親去世,他的人生走到了轉折點。
徐父去世后的徐寶山游食四方,練得一身武功,還很愛打抱不平,逐漸成為小頭頭。揚州市檔案館保存的政協文史資料記下了這個少年的一次駭人舉動。當時,鎮江京口駐防旗營的一個旗兵奸污一少婦,引起公憤,他查訪到這個作惡的旗兵,揮刀砍下了他的頭顱——這般剽悍,鄰間畏懼稱他為“徐老虎”。由於官府通緝,徐寶山逃脫,開始土匪生涯。
1893年,再次搶劫被通緝后,他投靠當時江湖著名的鹽梟孫七。揚州市政協文史機構的徐鳳儀老先生研究徐寶山多年,他告訴記者,當年鎮江口的十二圩是重要港口,鹽業使之成為一個燈紅酒綠的時髦小都會,聚集了眾多的外國人,有“小香港”之稱。十二圩歷來為鹽梟必爭之地。
孫七死后,徐寶山獨佔山頭,投靠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以幫會管理眾匪,並且幫規嚴格。同時用槍支兵器武裝幫眾,個個驍悍善戰,官兵緝私往往都躲著他們。1899年春,33歲的徐寶山終於擊敗最后一個對手,佔據十二圩。自此他開山立堂稱春寶堂。放眼望去,鎮江、揚州口岸早已是他的地盤,而長江流域,上自蕪湖下抵江陰等城市,千余裡都是他的領域,船隻多達700多,弟兄上萬。
變身 戊戌變法后叫板慈禧,被招降成清廷命官
作為一個鹽匪,徐寶山也隨時關注政治變幻。蔣順興所寫的《徐寶山生平》一文被收在揚州市政協文史匯編資料中。文中介紹,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他認為光緒帝受慈禧太后凌辱,不願坐視,派心腹到香港與康有為聯系,企圖聯合對付慈禧。1900年,他發函指責江蘇巡撫鹿傳霖“坐視榮祿等窺竊神器……而囚我聖皇”,他決定“秋間整我六師,會師江淮,取道北上,以清君側”。隨后他自封為兩江兩湖兵馬大元帥,貼出《告示》,稱奉光緒帝密詔他“剪除奸黨,以救朕躬”,號召豪杰速速遵詔行動起來。
徐鳳儀認為密詔一說是假的,“他就是一個江湖上的人,光緒帝太不可能發詔向他求助。”不過這個告示還是引起清廷極大恐慌。此外,張謇等紳商很擔心兵亂,而力勸政府詔安,他還特意趕往南京幫策劃招降方案。清廷密令剪滅徐黨,同時許以功名富貴。軟硬兼施下,徐寶山不再堅定挽救“聖皇”,提出免罪賞官等條件。條件全部獲准,兩江總督劉坤一將兩淮緝私營交給他,徐寶山由過去的鹽販子搖身成為朝廷命官。
據《江都縣新志》等資料記載,歸順之后,徐寶山對朝廷可謂全心全意,成為地方治安有力工具。他嚴明紀律,凡是奸淫搶劫者一律槍斃,對朝廷交給的剿匪任務,不管是誰,絕對完成。接受招撫當年,他就剿滅了鎮江多個會黨。1903年,奉朝廷之命,他先是勸昔日同為鹽梟的曾國璋歸順,遭拒后,徐寶山斷然剿滅江湖難友。
革命 辛亥重臣與黎元洪齊名,主政揚州常賑災
歸順的10年,徐寶山的表現贏得清政府信任。1910年前后,革命浪潮漸涌,清政府掏10萬元讓他招兵買馬,鎮壓革命黨。此時,徐黨已經成為這一帶重要的軍事力量。同時,革命黨人也盯上了徐寶山,爭取其反正。革命志士陳其美的部下李竟成是鎮江人,和徐寶山有親戚關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李竟成回到鎮江醞釀光復聯絡徐寶山。眼見著革命浪潮越來越猛烈,徐寶山動搖了。1911年11月3日,兩人密會談判,徐再次開出條件:革命結束后還由他收取揚州的鹽稅。得到應允后,徐拋棄清政府,率部並動員往日兄弟一起投身革命。
11月8日,鎮江光復,隨后揚州光復成立軍政分府,徐寶山成為分府都督。有土匪、散兵游勇趁亂打劫敲詐,紳商一般都向徐寶山求助,就這樣,泰州、東台、鹽城、等地均由徐幫助光復。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徐寶山被任命為第二軍上將軍長,繼續北伐,一時間成為僅次於黎元洪的辛亥紅人。
“徐寶山在辛亥革命中還是發揮了很大作用的,壯大了東南的革命勢力,”徐鳳儀這樣評價。“而且在揚州他也做了不少好事。”早在他販私鹽時就建立了慈善制度,規定每販一船私鹽就抽兩包作為賑濟之資。此后多年遇到災害,徐寶山便會給窮苦人施舍些衣粥,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大善人。
背叛 倒向袁世凱,革命黨送“古董”除梟雄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南北分裂。歷史再次向徐寶山拋出一個選擇題,這次他倒向了袁世凱。據載,徐寶山光復了江蘇多個重鎮,卻屈居李竟成等人之下,原本心中有氣。他的徒弟駐守瓜洲的團長邊某因為奸淫婦女,又被李竟成槍殺,更加劇徐的不滿。
據揚州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保存的資料介紹,孫中山辭去大總統后,袁世凱派人攜巨款到全國收買人心。徐寶山收了袁世凱25萬元的賄賂,此后,他多次出手支持袁世凱。為表忠心,他甚至把二兒子送往北京給袁世凱做人質。更讓革命黨人惱怒的是,他竟截下陳其美從上海發往安徽江西的軍火。黃興、陳其美等人決定除掉徐寶山。
雖是武夫,徐寶山卻尤愛古董。1913年春,他想買一個名為“美人薺”的花瓶。此消息被上海都督陳其美截獲,陳其美、張靜江找來炸彈專家,制造了一枚炸彈,裝在精美的木匣內。5月23日派人送到揚州的徐府,並一再關照警衛,價值連城要徐本人打開。第二天一早,徐寶山看到“寶貝”,驚喜不已。為了怕木匣動傷到瓶子,他還特意用小肚子抵住木匣,但剛打開,就轟的一聲,被炸得血肉橫飛,當場斃命。一代梟雄就此落幕,時年47歲。
后記
紳商幕僚為其下葬
如今墓地已成葡萄園
徐寶山親歷甚至參與制造了清末民初多次重大轉折,徐鳳儀認為絕對不能認為徐寶山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他是個革命的投機派,但也有江湖上的俠義。”
徐寶山的下葬、建墓地和祠堂都是由當年的幕僚以及當地紳商為其籌資籌辦的。但墓地一度不知所終,只是聽說在鎮江郊區的一個小村子裡。墓碑目前保管在新四軍韋崗戰斗陳列館的院內。共有兩塊碑,一塊上面清晰可見“陸軍上將徐公寶山之墓”,落款民國二年六月,另一碑刻袁世凱親撰祭文。
在街道已退休的周書記帶領下,記者找到了位於黃橋村一處葡萄園的墓地,遠遠看去墓地就是一個高一點的土坡。老人們說徐寶山的墓剛建成時非常氣派。“墓前有石獅子、石墩子、石像,他臉被炸掉了,下葬前又鑲了金臉,每年都有人來祭拜。”2008年,墓地樹起一塊文物部門立的石碑,刻“徐寶山墓”。
如今這裡的人們還會說起徐寶山,但已不作好壞評判,更像是說一個傳奇故事。
歡迎社會各界向江蘇省檔案館提供檔案征集線索,聯系電話025-8359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