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得幸於后蜀主 亡國后被擄入宋

王嘉

2014年09月26日15:37    來源:成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得幸於后蜀主 亡國后被擄入宋

  本報推出“千古絕句 從成都走進中國詩歌殿堂”系列報道以來,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讀者們從“千古絕句”中感受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日,詩歌專家將向讀者解讀花蕊夫人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和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三句經典詩句。

  蔡寅坤用大寫意

  描繪放翁詩中梅花

  成都著名花鳥畫家蔡寅坤以豪放的大寫意繪畫被人們熟悉。此次他專程以陸放翁的名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中的詩意,創作大寫意梅花作品。畫中梅花交錯盛開,傲立於枝頭。色彩艷麗而不失詩歌意境。他告訴記者,同一首詩歌每個人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樣,詩意畫就是畫家表達詩歌意境的方式。他在畫面中粗狂的梅花枝頭點綴暗紅梅花,粗中有細,柔中帶剛。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該詩句出自花蕊夫人的《述國亡詩》,其創作時間不詳。全詩如下: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后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后,她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她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贊賞。全詩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最后一句罵得痛快淋漓,非一味發怒、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花蕊夫人的該詩是根據王承旨的“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改編而來。特別是改用第一人稱“妾”的口氣來寫,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頓添神採。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文中雖帶夸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該句寫得激情澎湃,表現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表現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位卑未敢忘憂國

  該千古絕句出自陸游的《病起書懷》,創作於1176年。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裡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51歲的陸游遭人陷害被罷官,郁郁寡歡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為國擔憂的他為了表達想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一中國的決心,揮筆潑墨,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之作。他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歲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

  “位卑未敢忘憂國”,詩人寫下自己的憂國心智。勉勵自己,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記憂國憂民的責任,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這句話成了后世許多憂國憂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勵的名言。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這名句出自陸游的《梅花絕句》,創作於1202年。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陸游愛梅,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詠梅的詩作。這一首詩作是《梅花絕句》六首中有名的一篇。陸游回憶起當年在成都策馬成都西郊,被郊外遍植的梅花深深陶醉的情景,有感而發。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山陰。這一句表達了對成都的眷戀與思念。他以夸張的手法,讓自己再次回憶起成都的點點滴滴。

  本報記者 王嘉 攝影報道

  杜詩書法展進校園

  本報訊 (記者 王嘉) 昨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杜詩書法展”系列活動走進蒲江縣西來小學。活動不僅現場展示了杜詩書畫作品拓片30余幅,還為孩子們現場演示了“草堂一課”之活字印刷、傳拓技藝等傳統文化課程,讓孩子們感受古典詩詞及傳統技藝的魅力,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意識和熱愛。

  杜甫詩歌書畫展是本次系列活動的亮點,展出的杜詩詩意書畫作品均為拓片和木刻的形式。這些作品帶領著孩子們走進了全新的杜詩世界。現場孩子們看得入了神,紛紛好奇地詢問工作人員,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讓孩子們驚喜的是,工作人員居然將制作拓片和印刷的工具帶到了現場,讓孩子們親自體驗,自己制作一幅杜甫詩意拓片畫或者是親手印制一篇杜詩。大家在草堂老師的指導下紛紛上前“一展身手”,隻見他們小心認真地尋找著模板上的字模,並按詩序排列好,刷上油墨,將宣紙覆蓋在模板上,輕輕地來回滾動手柄,隨即印出字體秀美的杜詩來。他們拿著自己親手印刷的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杜詩作品,高興地奔走於各個教室,忙得不亦樂乎。一位同學興奮地告訴記者,通過今天的展覽和活字印刷及傳拓技藝等課程的互動體驗,他們收獲滿滿,期待著下次杜甫草堂博物館還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傳統文化知識。

  昨日,杜甫草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活動將增加孩子們對杜甫草堂歷史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提升他們對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及書法藝術的興趣。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社會實踐基地,每年都會開展很多針對青少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流動展覽進校園”根植傳統文化,在開拓廣大青少年的視野、增加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引導和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意識方面將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今后杜甫草堂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杜詩書法展系列活動”還將走進更多的學校,進一步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