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戰國曾國國君曾侯乙作風土豪 死后陪葬玉器528件

2014年09月28日10:3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戰國曾國國君曾侯乙作風土豪 死后陪葬玉器528件

  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十六節玉佩

  曾國,一個漢水邊的古國,失載於所有史籍,但曾侯乙,這位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曾國國君,卻因其墓葬中出土的一萬五千多件文物以及為數眾多的稀世珍寶,而名揚天下。

  曾侯乙貴為國君,生前極度奢華鋪張,除了青銅器和漆木器,他墓中出土的玉器,同樣在戰國玉器史上佔有空前的地位。曾侯乙墓出土玉、石、水晶、紫晶、琉璃等各類玉器528件,按用途分為曾侯乙生前使用的禮器、生活用玉和佩玉,以及死后專用於殮葬的葬玉。其中,僅佩玉就有璧、環、玦、璜、琮、帶鉤、多節佩、梳、劍、鐲、韘、觿等160余件,加上紫晶、琉璃等飾物,總數超過300件,琳琅滿目,鮮活地勾勒出這位小國之君的土豪做派。

  佩玉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首推十六節龍鳳形套環式玉飾,通長48厘米,由五塊玉料分雕連接而成。每節分雕龍、鳳或其他造型,計有龍37條、鳳7隻和小螭10條,而龍鳳及小螭細部,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玉佩各節之間,以玉環相連,五塊玉料間另有三個榫卯合成的活環,用可裝卸的榫頭與銅鎖釘連為一體,卷折自如。此件蜿蜒綿長、玲瓏剔透的玉佩,造型紋飾浪漫奇譎,又出土在曾侯乙的下頜部位,顯然是曾侯乙生前的珍愛之物。

  除了生前極盡奢華鋪張,曾侯乙死后用於殮葬的葬玉,也處處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精致,如他嘴中所含的21件仿生玉琀,牛、羊、犬、豬、鴨、魚等都是圓雕作品,器小如豆,卻惟妙惟肖,形象生動。

  曾侯乙墓所在的湖北隨縣(現隨州),地名源自周代的姬姓封國“隨”,然而從這一地域內出土的兩周文物的銘文所見,國名皆為“曾”而未見“隨”,因此,不見於文獻的曾國被認為就是隨國,曾侯即為隨侯。隨(曾)國雖然在春秋中期后淪為楚的附庸,出土文物散發著濃郁的楚文化氤氳,但在戰國和漢代的多部文獻中,“隨侯之珠”是與“和氏之璧”相提並論的兩大稀世珍寶。憑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曾(隨)國的玉器工藝,曾經取得過睥睨天下、傲視群雄的輝煌,而曾侯乙所擁有的那些美輪美奐的玉器,自然便是這份輝煌的有力佐証。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