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打開了解中國文化的那扇窗

2014年09月30日10:40    來源:中國台灣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打開了解中國文化的那扇窗

  打開了解中國文化的那扇窗

  ——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活動側記

  9月27日,外國在華學生欣賞中國書法藝術。當日,為慶祝孔子學院建立10周年,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活動在京舉行。本報記者 修伯明 攝

  9月26日,小學生在表演太極扇。當日,美國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活動,慶祝中國“孔子學院”建立10周年暨全球首個“孔子學院日”。 新華社發

  為慶祝孔子學院建立10周年,9月27日,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在京舉行。當天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200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同時舉辦各類中國語言文化體驗活動,共計3000余場,給各國民眾獻上一場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盛宴,為他們打開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為慶祝孔子學院10周年“生日”,9月27日上午,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活動在京舉行,孔子學院總部迎來了約1000人次的訪問。

  這一天,從最早迎來日出的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孔子學院,到最晚看到日落的美國夏威夷大學,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465所孔子學院、7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同時舉辦漢語教學公開課、中華文化講座、學生文藝表演等各類中國語言文化體驗活動,共計3000余場,給各國民眾獻上一場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盛宴,為他們打開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全球1000多萬人共同參與了這場中國文化盛會。

  在傳播中國文化中汲取力量

  文化沙龍、名家講座、書法、中醫、舞蹈、武術……在北京孔子學院總部舉辦的首個“開放日”活動現場,孔子學院總部請來漢語教師,為不同年齡段、不同水平的人講述漢語。“中西方繪畫”等文化講座,以及泥人、剪紙、戲曲等文化活動也吸引了大批外國友人前來體驗。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的人生歷程是從17歲隨姑媽到中國旅游后改變的,從此她愛上了這方熱土,開始學漢語,到中國留學,獲得2012年“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冠軍,並在孔子學院資助下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攻讀碩士。“畢業后,我想做一名漢語教師,寫一本關於中國的小說。”米娜說。

  北京勁鬆職業高中二年級學生張呈龍和他的同學,則從總部開放日的文化展示活動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們很自豪!”看到外國朋友這麼肯定我們的食品雕刻,張呈龍高興地說。

  一些機構也在傳播中國文化中汲取力量。廈門大學已與12個國家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學院,約40個孔子課堂,2013年注冊學生約1.87萬人,吸引外國人參加相關活動約16.7萬人次。據首都師范大學校長宮輝力介紹,首師大專門設立了孔子學院處,目前已與美國、俄羅斯等國高校合建6所孔子學院,並通過孔子學院與所屬院校進行深度合作。

  向世界傳播和平正能量

  “語言記載著我們的歷史、悲歡、進步和渴望,讓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在“孔子學院日”啟動儀式上說。這是他赴任后第一次公共演講,他把這個“第一次”選擇在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不僅傳播語言和文化,也傳播著凝結在其中的人類情愫和共識。德國學者阿諾·佩雷爾在聽到中國民樂《十面埋伏》時,一下子明白了裡面的“弦音”。之前,他對中國音樂和文化幾乎一無所知。目前,他和中國音樂學院古箏專家呂金合作,用中國音樂促進中外交流。

  來自烏克蘭盧甘斯克的小伙子沃瓦,目前正在孔子學院的幫助下在北京語言大學進修漢語。因為戰爭,盧甘斯克的孔子學院被迫關閉,沃瓦所就讀的盧甘斯克師范大學也無法正常上課。“我一個人冒著戰火到北京,一點兒也不害怕。我喜歡北京”。

  清秀的埃及姑娘黛玉,在艾因夏姆斯大學攻讀文學學士期間知道了曹雪芹和《紅樓夢》,就為自己取了這樣一個中國名字。她獲得了孔子學院獎學金,在中國傳媒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她的夢想是畢業后創辦一個電視節目,向阿拉伯世界介紹中國,讓那裡的人民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做一個文化與和平的使者。

  孔子學院是中國為世界和平與國際合作而不懈努力的象征。孔子學院總干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表示,孔子學院的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未來發展要在當地“扎根”

  在孔子學院的推動和影響下,全球有1億多人學習漢語,60多個國家把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目前,有70多個國家的200多所機構正在積極申辦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傳播,離不開全社會參與。目前,已有不少企業參與進來,助力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

  明確文化交流的意義,促進文化的深層交流,是孔子學院在未來發展中應該深刻反思的。孔子學院總部常務理事鄔書林認為,中國文化傳播不僅要從社會層面、知識層面宣傳中國文化,更要從思想層面進行文化交流。孔子學院總部高級顧問、北京歌德學院前院長阿克曼認為,“比文化出口更難的,是文化合作”。

  真正在當地扎下根來,才會成其久遠。中信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波建議,孔子學院應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深度“耕耘”,結合當地發展、企業需求等開展語言、技術等方面的培訓。

  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面對的傳播對象,增強中國文化傳播方式的吸引力,是孔子學院需要研究的一大問題。“這麼多外國人學會了中文,下一步他們可能要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說話’了。”第九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總冠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碩士生蔣思哲認為,中國和孔子學院應對此做好充分的准備。他建議孔子學院借鑒好萊塢的經驗,培訓孔子學院的教師、管理者等,了解外國人到底喜歡什麼,講好中國故事。

(責編:易瀟、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