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江西老人重陽登滕王閣 紀念《牡丹亭》公演415年

劉佔昆 范文娟

2014年10月03日13: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江西老人重陽登滕王閣 紀念《牡丹亭》公演415年

   10月2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當天,來自江西南昌數十名老人通過登臨江南名樓滕王閣等方式,紀念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戲曲名作《牡丹亭》在此公演415周年。

  湯顯祖(155O至1616年),江西撫州臨川人。他一生著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和二千余首詩及五百篇文章,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其代表作《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義,通過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把“死而復生”這種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經過藝術夸張和浪漫主義的想象,在夢境和超現實的幽冥中得到實現,起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原來?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當天,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會員、南昌社科院《湯顯祖與南昌》課題組組長蕭德齊站在滕王閣樓下,用贛劇弋陽腔吟唱了《牡丹亭》中最精彩的部分“驚夢”,贏得現場眾多游客的喝彩。

  蕭德齊說,湯顯祖戲曲名篇《牡丹亭》的劇本寫成於明朝萬歷26年(公元1598年)。第二年重陽節,湯顯祖首次在新修的滕王閣上排演了這出戲,開創了滕王閣上演戲曲之先河,這在中國戲劇史、文化史上都有重大意義。

  如今,當游客再次登臨滕王閣樓閣第三層時,還可以看到一幅大型壁畫《臨川夢》,這便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畫面以灰藍色為基調,採用裝飾手法刻畫戲劇人物,體現神靈感夢的故事情節。

  參加此次活動的66歲退休老師余廬陵說:“《牡丹亭》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415年前的重陽節,湯顯祖的《牡丹亭》在這裡上演。今天又是一個重陽節,我們再次來到這裡,不只是來滕王閣登高望遠,還想通過這次活動紀念湯顯祖。”

  江西省贛劇院副院長張鳴認為,湯顯祖有著“東方莎士比亞”的美譽,老一輩知識分子對湯顯祖了解得很多。在湯顯祖逝世400周年(2016年)來臨之前,民間舉行紀念湯顯祖《牡丹亭》滕王閣公演415周年活動,有助於擴大湯顯祖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更好地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完)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