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葉帥故鄉梅縣大力發展人文資源 推動文化旅游經濟

葉仕欣

2014年10月08日07:48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橋溪古韻”圓了客家人夢

  游客在橋溪村繼善樓參觀。

  飲水思源老區行之走進梅縣區

  梅縣區加快完善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

  文/圖 記者葉仕欣 通訊員房喻文

  梅縣區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近年來,梅縣區以廣東文化旅游特色區雁洋核心區為載體,充分發揮山水人文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推動文化旅游經濟再上新台階。去年,梅縣區旅游業發展持續強勁,全區共接待游客803.1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6.1億元。優美的客家山水,為老區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近日,記者走進廣東文化旅游特色區雁洋核心區的橋溪村。從梅州城區到橋溪村,著力美化的景區公路風景,把前往橋溪村的旅途變得悅目和愉快,將游人引入藏身海拔385米的陰那山麓的美麗古村。

  橋溪村是一個保存得很好的客家小山村,民風淳朴。源自陰那山五指峰的山澗,自東向西經橋溪村流過。小村朱、陳兩姓人家,自明朝末年開始,世代聯姻。如今村裡保存的朱氏后人留洋后回來興建的繼善樓、世德樓、寶善樓、世安居、寶慶居、祖德居等建筑,都充分展示了100多年前客家先人的智慧和包容四海的胸懷。而村裡陳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圍龍結構的大屋,1946年春至1948年秋,原中共梅(縣)埔(大埔)豐(豐順)游擊隊的隊址便設在這裡。

  橋溪村自然景觀、客家風情習俗和歷史沿革均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特別是2002年省政府核定公布橋溪村古民居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該村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2012年9月,橋溪村“橋溪古韻”參加省旅游扶貧大型重點項目評審競標,喜獲300萬元扶貧資金,由雁南飛茶田景區進行保護性開發,於去年8月28日正式對游客開放。長教村村委會干部葉戰才告訴記者,橋溪村變身“橋溪古韻”景區后,村裡16座古民居變成了旅游景點,每年按門票收入的10%分紅﹔而250多名村民,則按門票收入的15%分紅,僅去年第四季度,每個村民分到1100多元。

  據介紹,梅縣區圍繞“致富百姓、快樂游客、幸福市民”三大目標,將繼續完善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旅游特色區主干道及連接線為主的旅游景區道路提質升級。麓湖山文化產業園二期工程、中國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十村聯動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步伐正在加快。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