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小說《吉祥溝》: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上乘之作

劉文艷

2014年10月08日11:05    來源:中國藝術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小說《吉祥溝》: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上乘之作

  當代農村題材文學創作,應該緊貼農村現實,關注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應該深入農民生活最深層,考問他們輝煌而悲壯的命運。不回避,不粉飾,不做假,應該勇敢地揭示農村固有的矛盾沖突,誠實地展現農民生活“原生態” ,致力於撰寫農村風雷激蕩的當代史詩。胡希久的長篇小說《吉祥溝》忠於這個創作理念,從農民迫切要求深化農村改革的角度,圍繞當代農村土地、城鄉二元結構、鄉村民主政治建設、人民群眾反腐敗,觸及農村歷史和現實“底線” ,披露農民生活“真面” ,大手筆陳列當代農村真實大小事,高屋建瓴又細致入微地描繪農村奮勇向前凱歌行進的圖景,大氣磅礡,波瀾壯闊,頗具史詩風格。書中故事大多落腳到呼喚深化農村改革,這些深情呼喚,很好地印証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深化農村改革部署的必要性、正確性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當代農村題材作品,應該牢牢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學傳統,從中汲取靈感、旨趣、元素和營養。《吉祥溝》作者尊崇《詩經》中《豳風·七月》創立的我國農業文明燦爛奪目的人文意境,堅持像《豳風·七月》那樣展現我們農業、農村、農民的“永久魅力”和“詩意光輝” 。本書雖然直面人生敢揭矛盾,但摒棄某些作品渲染的丑陋和骯臟,追求優美、壯美、淒美和鼓舞人心的大美。鋪敘故事情節,寫矛盾沖突悲歡離合,著力表現其可思可敬可慰可喜之處﹔寫人物,寫感情糾葛,著力彰揚其心靈高尚、堅毅純朴、達觀幽默、追求天人合一。務使全書洋溢我們先民禮贊自然熱愛生活的那種“春日載陽,有鳴庚倉”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的詩情畫意,和“嗟我農夫”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千古之嘆。務使全書籠罩《豳風·七月》那種行吟大地、響徹歷史的意境、情緒、思考和詠嘆。作者幾次講他的體會,隻要讀過《豳風·七月》 ,在翻看《吉祥溝》時耳邊必將傳來三千年前先民的歌吟,而翻看《豳風·七月》 ,眼前即會浮現此書刻畫的種種圖景。

  傳統的單一、直線故事情節固然很好,但倘若細針密縷描繪汪洋恣肆的“生活流” ,或許更能表現今天我們農民生活的洶涌澎湃。在這方面, 《吉祥溝》做了有益的嘗試。用不足二十四萬字,寫出主人公、家庭成員和鄉鄰親友的鮮活性格和上世紀末歷時十年的遭遇變遷,是個不小的難題。作者巧妙結構在於,以主人公故事縱向發展為軸,在其進展的各個階段,與橫向存在的人物、事件、場面,互聯互動互補互襯,實施所謂“團塊敘述” 。這種由敘述線性故事向描繪千姿百態紛紜復雜“生活流”的轉變,實際是當代農村題材作品敘事結構的一種發展。

  撰寫當代農村題材作品,切忌“老守田園”故步自封。應該“別求新聲於異邦” ,學習借鑒現代西方文學、特別是其中的現代派,從中拿來好東西,咀嚼消化為我所用。在這方面, 《吉祥溝》引進象征、隱喻(如穿插全書的蟋蟀、斷崖) 、意識流、時空倒置,以及挖掘“情結” 、追求“意象”和強化人物心理分析等,做得貼切恰當不露痕跡,顯著增強了作品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作者對農民做夢有豐富積累和深入研究,本書十個章節中,或大或小,都有書中人物做夢和做什麼夢的描述。這一系列絢爛瑰麗、情趣獨特的“農民之夢” ,不僅深化主題“神化”人物,還使全書飄逸超脫,充滿夢幻浪漫色彩。當然對人們了解、研究和實際追夢,對解析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也有裨益。

  當代農村題材小說,務必錘煉語言,讓語言有特色,使閱讀成為“悅讀” 。作者長期生活在遼西農村,用畢生精力搜集、記錄和整理當地農民語言,在寫作中大量採用遼西農民口頭語言,人物話語和作者敘述都充滿“遼西山根子味” ,盡顯其俏皮、稚拙、尖銳潑辣、充滿地域歷史風情諸特點。書中人物個個能說會道,喋喋不休地用喜劇調子講述自己的內心和外部世界,這種甚像秋夜蟋蟀鼓噪的“眾聲喧嘩” ,常常令人會心一笑。作品還具備相當的語言豐富性,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巧解儒家經典古典詩詞民諺俗語和當時的政治詞匯,巧用戲劇相聲和新聞影視語言,通篇給人洗練、明快、機智之感。

  文如其人,有其人才能有其文。 《吉祥溝》思想藝術有如許成就,與作家的生活積累和理論素養密不可分。胡希久一直工作、生活在農民中間,懷抱“生就”的“憫農情結” ,長期與農民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幾乎用畢生精力觀察、體驗、研究、特別是詳細記錄他們的“日子” 。痴迷到這種程度,與農民相處一天,夜裡必在燈下追記他們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這種“原生態”記錄多達二百多本,上百萬字。因此他寫作品,不需冥思苦想,人物故事聯翩而至。據胡希久介紹, 《吉祥溝》人物、情節,乃至場面、細節,都有原型。 《吉祥溝》實乃厚積薄發,再一次証明生活是藝術唯一源泉的真理。

  當下取媚低俗的享樂書寫汗牛充棟。但事物總是相反相成,人們或許因此轉而關注反映農民大眾現實人生之作。因此不禁揣想, 《吉祥溝》或許引領讀者在昏昏然有意無意鼓煽奢靡享樂中舉目遠矚,去尋求另一種見聞和審美情趣。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