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 劉燁 王慶祥 祖峰 董勇
近年來的電視劇,后宮戲、穿越劇扎堆,同質化現象嚴重,短平快的“歪劇”、“雷劇”充斥熒屏,有意思的是,這些劇的收視還十分好,而一些嚴肅題材劇的收視則相形失色,口碑上似乎也沒有贏得太多。然而,正在北京等四大衛視播出的《北平無戰事》成功觸動了業內的這條神經,它取得了口碑與收視的雙贏,在觀眾中形成了一股眾口稱贊的潮流,堪稱近年熒屏上佳之作。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關鍵詞:尊重
尊重歷史才能得到尊重
《北平無戰事》取自1948年國民黨經濟全面崩潰時期,蔣經國強制推行貨幣改革,故事透過一家兩代人的交錯關系,展現著多股勢力、多個人物在進行著殊死明暗的緊張較量。該劇制作精良講究細節,沒有時下流行的強情節推動,也沒有故意討好觀眾的懸念叢生,更沒有奇葩刻意的角色設定,但於無聲處展現的戲劇張力,人物更是人人有戲,頗有步步驚心、意猶未盡的韻味。
本劇之所以成色如此上佳,得益於其有著真正的王牌幕后陣容——著名編劇劉和平寫的劇本,知名導演孔笙、李雪執導,再加上劉燁、陳寶國、焦晃、廖凡、王慶祥、程煜等一長串真正會演戲的好演員的加盟。有人評說,本劇真實有信,令人產生一種“尊重”之感。而這股“尊重”之意,可以說正是它與那些收視率好卻沒辦法贏得尊重的“雷劇”的最大區別。在採訪中,劉和平表示,在眾多網絡小說家架空歷史的時候,他自己選擇“尊重歷史”。“《北平無戰事》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是中華民族大轉型的時代,希望通過文學藝術虛構的故事,來照亮那段歷史。”
關鍵詞:真實
平衡歷史與藝術的真實
過於嚴肅的史學研究高度,會不會影響到普通人的觀看愉悅度?盡管從收視率這一數據來看,《北平無戰事》並無此疑慮。但是,在編劇劇本時,難道劉和平沒有介意過?對此,劉和平對外的發言似乎十分自信,他表示要想電視劇好看,人物是關鍵。“如果人物形象不鮮明,觀眾就會連誰是誰都分不清。我力爭做到哪怕一個小人物出來了,都必須給人以印象。”——或許正因為此,《北平無戰事》中的每一個人物均出色異常,讓人過目不忘。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整個故事取自真實事件,但其中一些人物採用的是虛實結合。
“平衡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或許正是劉和平的成功之道,也是《北平無戰事》的成功之道。劉和平說,“我也堅持在歷史系教書,我認為,真正表現歷史真實的是,在每個歷史階段中,這個社會的思潮與人對社會的價值認識和看法,而不是具體發生過什麼事。所以文藝作品主要就是表現這種真實。”此外,劉和平寫劇一向最擅長的是“節奏”,這一點也在本劇中展現了它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過審
題材敏感七家資方撤資
盡管從目前的成績上來看,《北平無戰事》成為贏家。但是,其拍攝之路堪稱坎坷,據記者了解,本劇在拍攝期間,先后有七家資方全部撤資,盡管撤資原因有多種,但是其中一條比較重要的是,這七家資方均對如此敏感題材能夠過審“沒有信心”。據劉和平透露,《北平無戰事》算是北京市的重點精品工程,政府給了一定的資助,但這個項目屬於民間投資。首先,《北平無戰事》匯聚了劉燁、陳寶國、廖凡等六大影帝,動用四台最高規格的高清攝像機進行拍攝,一億多的投資是實打實的。但高投資未必能換來高回報,該劇讓資方覺得題材敏感有風險,拍出來如果播不了,這麼大的投資就打了水漂。此外劇本難拍也是原因之一,“大家看到我劇本的結構是‘亂石鋪街’,信息量很大,拍起來特別難。”
本劇在播出前過審時,劇組和資方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不過,廣電總局對《北平無戰事》的修改意見有15頁,但劉和平認為,這些改動均未傷筋動骨,且貪腐戲無修改意見。劉和平表示,《北平無戰事》所做的修改,更多的是考慮電視作為大眾媒體的傳播平台,在責任引領方面的作用,對一些東西不能過度渲染,以免造成負面影響。
《北平無戰事》7主角身份成謎 網友看劇大呼智商不夠用
大型歷史劇《北平無戰事》正在熱播,相對於開播伊始大多數觀眾抱著敬仰審慎的態度去解讀歷史,觀摩學習,現階段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已找到了自己享受這部片子的興趣點所在,全情投入追劇行列。由於劇情的層層深入,電視劇中7大主角也先后現身,但隨劇情的發展其身份卻愈加扑朔迷離,令眾多網友大呼智商不夠用。
與第一天電視劇播出觀眾的敬畏緊張情緒不同,日前《北平無戰事》每晚播出期間,猜測劇中主角的身份成了觀眾們的智力游戲,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也是大家逐步接受並融入劇情的過程。目前的故事演繹,唯一讓大家覺得明了的是劉燁飾演的方孟敖已經被“崔叔”這個老地下黨員策反成功,投身於共產黨的事業﹔陳寶國飾演的徐鐵英是個十足的國民黨反派人物,更是個貪婪之徒﹔程煜飾演的馬漢山一副小人反派嘴臉……而其余的人物身份皆不明朗。“梁經綸這個人,看故事是國民黨的人,但是為什麼覺得結尾有逆轉又像共產黨的樣子?”,“何其滄、方步亭是什麼身份,他們的立場是怎樣的,捉摸不透!”……諸如此類的評論也隨著劇情的走向紛至沓來。而大家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也讓7大主角的身份愈加朦朧起來。
《北平無戰事》是劉和平王朝三部曲的最后篇章,他把歷史的聚焦拉到了1948-1949年北平的經濟戰爭,短短幾個月的敘事中,國民黨大動蕩時代多個人物、多股勢力激烈角逐,殊死較量。有網友觀劇后稱,“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看《北平》好心虛,但就是欲罷不能。”“嚴重感覺自己智商著急了!分析不出人物身份。傷心……”“再也沒猜對過演員的下句說什麼了!再也不能一邊刷朋友圈一邊看劇了!” 新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