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親愛的》原型稱不准備看電影:實在沒錢買票

胡涵

2014年10月14日10:2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親愛的》原型稱不准備看電影:實在沒錢買票

  2011年,高永俠到深圳看望小粵粵,“女兒”張開嘴,露出笑臉。《晶報》供圖

  戲中   李紅琴(趙薇飾演),為了索回吉芳(小女兒)的撫養權,以身體做交易換取証人作証。終未成功,最后被醫生告知“你懷孕了”。

  現實   高永俠(電影原型),還有一個18歲的親生女兒,在站25個小時火車去深圳探望小女兒之前,39年來從未走出過居住的鎮子。

  電影、小說編都編不出來,確實就是真人真事。人生有時候就有一些我們永遠想不到的故事。——香港電影導演陳可辛

  ■ 人物簡介

  高永俠

  女,42歲,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鎮苗樓村人。

  2011年2月6日,高永俠撫養的男孩,被確認為丈夫生前在深圳偷拐回的兒童。同時,警方發現她所撫養的另一名女孩“粵粵”也來歷不明,被一並帶走。

  粵粵被送至深圳福利院后,她曾上門索要撫養權,最終未能如願。

  高永俠的故事,后來成了陳可辛導演電影《親愛的》的題材。片中趙薇飾演的農婦李紅琴,原型就是高永俠。

  很多觀眾會記得,在丈夫死后,李紅琴獨自拉扯一雙兒女,6歲的兒子是在深圳打工的丈夫拐來的,更小的女兒是丈夫“在工地撿來的”,隨著小男孩被解救,一天之內,她失去了兩個相依為命的孩子。隨后她來到深圳,既為看看“兒子”,也為討回女兒的撫養權。

  電影編都編不出來。

  導演陳可辛這樣評價高永俠的故事。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丈夫從外面帶回來兩個孩子。

  她視如己出。后來,苦苦尋子四年的彭高峰在高永俠家中找到了失蹤的兒子。一並被帶走的,還有高永俠來歷不明的小女兒。

  丈夫已經死了。她背上了“人販子老婆”的罵名。

  就像陳可辛所說,“故事才剛剛開始”。高永俠想孩子,彭高峰不再恨,曾經的兒子客氣又牽挂,女兒有了新的家。

  電影引起的唏噓是別人的。高永俠想的問題隻有一個“為什麼不讓我見粵粵”。

  不能見就隻好不見。她還有日子要過。和電影裡不一樣,她還有一個女兒。“要賺錢養活她”。

  不在乎那部電影

  十一前后,全國至少有400萬人觀看了陳可辛導演的電影《親愛的》。

  演員趙薇飾演的李紅琴,現實中,名叫高永俠。

  高永俠不知道她的親身經歷被搬到了銀幕上,更不知道誰飾演了自己。

  她隻記得,曾有一個導演,委托村裡的干部找到她,說想和她見個面。她沒見。那位導演就是陳可辛。

  高永俠不知道陳可辛的名氣,她只是不想面對鏡頭,不想回憶往事。

  什麼電影不電影的,不在乎。她隻在乎失去的“兒子和女兒”。

  今年暑假,高永俠給“兒子”樂樂的親生母親熊依妮打電話,她的邳州方言熊依妮聽不懂,高永俠急了,“我想樂樂了!”

  這是樂樂離開她三年來,高永俠第一次打電話。

  樂樂長大了,電話裡,他會刻意避免叫高永俠“媽媽”。如今這個10歲的男孩會客套,“你好,最近怎麼樣”。對高永俠,他永遠用“你”來稱呼。

  生父彭高峰卻注意到,兒子會把大人給的零花錢偷偷存起來,他問起時,樂樂說,她(高永俠)家裡窮,“我要存錢將來給她花。”

  彭高峰覺得,樂樂和高永俠,並非之前他設想的“拐賣兒童”和“人販子”的關系,兩人之間仍有親情在。

  彭高峰和熊依妮都不想讓兒子再接觸高永俠了,他們怕會再出現傷害,無論對誰。

  但高永俠的傷已經不能痊愈了,如今,她失眠、抑郁,情緒時常焦躁,還患上了高血壓。

  失眠時,她會想起“小女兒”粵粵被帶走之前跟她說的話“媽媽你不要哭,我長大以后會養你的。”

  粵粵以前就說過這句話,那是在高永俠的丈夫韓中青死后,她現在還能記得那情景:粵粵拉著她的手,抬眼看著她。“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很溫暖的那種感覺”。

  “忘不了”也是一種痛。“想起來就頭疼,喘不過氣。”

  知道了這部讓很多人流淚的電影,高永俠說,“我不准備去看,實在是沒錢買票”。

  由“恨”到“憐”

  痛苦的還有另一端。

  彭高峰無數次設想過和“人販子”相遇的情景,在想象中,他要把四年尋子的艱辛在相遇那一刻“爆發出來”。

  2011年2月8日,彭高峰最終沒能“爆發”,在邳州市八義集鎮派出所裡,他對面前這個“人販子”的老婆恨不起來。

  彭高峰注意到樂樂看高永俠的眼神,有點擔心,又有點依賴。“我意識到,在孩子心裡,這也是他的媽媽。”他不忍心在兒子面前把兒子的“母親”暴打一頓。

  接走兒子以后,彭高峰沒想到和奪子仇人高永俠還會有交集。

  “記住別給孩子吃桃子,他過敏”。電影裡,丟兒子的黃渤和養孩子的趙薇叮囑不謀而合,這個令人唏噓的交集,沒有發生在現實中。

  但彭高峰發現,這個給自己家庭帶來巨大傷害的女人,一樣把樂樂視為己出。

  家境貧寒,住高永俠家隔壁的姑姑高鳳雲經常見到,侄女做的飯不夠吃,就讓樂樂和小粵粵先吃,親生女兒后吃,自己卻沒摸碗筷。

  對於“兒子”,“這個媽”有求必應。高永俠說,樂樂念叨著看見別人吃泡面,她一狠心,騎車到四公裡外的鎮上買回一箱方便面。

  如同電影結尾放的那段紀錄片。后來,彭高峰帶著兒子探望高永俠,在高家的牆壁上,他看到了樂樂得的獎狀。

  彭高峰說,這三年來,她對高永俠的態度,已經變得可憐比恨更多。“她跟孩子有很深的感情,我把孩子帶走,對她也是一種懲罰,她要承受跟我一樣的痛苦了”。

  電影裡留下了戲劇化的沖突和開放式的結尾。李紅琴失去了兩個孩子,尋女無果,命無所依。

  現實中沒有那麼絕望。高永俠還有一個大女兒,親生女兒。

  大女兒18歲了,就讀於徐州市區一所技校。“把她供出來,就能少忙點兒了”。這成了高永俠生活的希望。

  10月正值農忙,高永俠卻第一次放棄了家裡的三畝田。“種地一個月就一千塊,在外面打工能賺兩千多。”

  她在隔壁縣城的豆腐腦攤當服務員,給人拿碗筷。

  縣城不大,開車20多分鐘就能環繞一圈。3天裡,新京報記者幾乎找遍了全城的豆腐腦攤,也沒找到高永俠。

  三年間,她習慣了隱姓埋名、拒絕來訪。姑姑高鳳雲說,侄女怕人看到她日子過得太慘。

  失去的“香火”

  以前窮,卻有更多的希望。

  在電話裡,大多數提問,高永俠多以“我想見粵粵”回答。

  她接受了樂樂回不來的事實。但粵粵,“我還是想不通”。

  三年前,和兩個孩子一起被帶走的,還有她對未來生活的所有想法。

  如今,她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如果樂樂還在,我可能會想些點子,現在就是想賺點錢養活女兒,再過兩年女兒也會嫁出去,我沒想過未來的事兒”。

  在村裡人看來,高永俠對樂樂和粵粵的情感“特別濃烈”。濃烈到村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在農村,別家的孩子都是“散養”,而高永俠走哪兒都要帶著他們。

  “這是我對象留給我的”。孩子是她對丈夫的寄托。

  村裡人到現在也不願相信,一向老實的韓中青,會在死后被叫成“人販子”、“犯罪嫌疑人”。

  村裡人覺得,他背負著傳香火的壓力。

  韓中青、高永俠夫妻居住的八義集鎮,得名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古訓。在村裡人的觀念裡,養兒續香火是家族最重要的使命。

  1996年,高永俠生下女兒。一次婦科手術中,她的輸卵管被意外割除,喪失了生育能力。

  這給夫妻關系造成了沉重打擊。因為孩子,韓中青和高永俠多次鬧離婚。

  直到有了粵粵。

  2007年,韓中青從深圳帶回一個四個月大的女嬰。高永俠回憶,丈夫說這是工友生下不要的小孩。

  他們為女孩取名“韓某粵”。粵,代表孩子的來源地﹔某,代表女孩未知的身份。

  雖然不是男孩,但多少能彌補高永俠不能再生育的遺憾。她上街買“四五十塊錢一包”的奶粉,喂了三四天,高永俠沒錢了,就四處借奶粉錢。

  韓中青香火的壓力依然沒有解開。

  為了能解釋“拐回來的樂樂”是韓家的骨血,韓中青撒了謊。

  他告訴高永俠,在深圳和一個湖南的打工姑娘“好上了”,姑娘生下了這個娃,但人家不要了,他抱回了家。

  韓中青的謊言給高永俠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刺激。高永俠說,丈夫說在外面有私生子時,她“好幾次直接往汪(水塘)邊沖,最后被人抱住。”

  開始的一年,高永俠看到樂樂就會想起丈夫的外遇,生悶氣,不管孩子。

  時間彌補了怨氣。高永俠漸漸發現,這個兒子聰明懂事。村裡的孩子一起拿著“小霸王”打游戲,樂樂玩得最好,比其他孩子“見識多”。

  韓家人勸她,“隻要孩子認你,將來能養你就行”。

  高永俠接受樂樂,部分也出於現實考慮,“當時家裡窮,想著有個男孩能出去打工掙錢,將來有人養老”。怎麼說也是丈夫的骨肉,她說服了自己。

  2011年,韓中青因腸癌去世。

  “最后一面”

  高鳳雲清楚地記得,韓中青死前曾親口告訴高永俠,樂樂是他從深圳街上抱回來的。

  在高鳳雲家裡,侄女坐立不安,不停罵死去的丈夫,“從外面拐孩子回來”。

  她成了驚弓之鳥。

  每次在村子裡看見警車和警察,高永俠都跑回屋或者躲到隔壁的高鳳雲家裡,不斷重復著“他們要來抓我了,要來帶走龍飛(樂樂)了”。

  民警上門時,在驚恐中度過一年的高永俠,已經做好了准備。

  現實中,沒有出現全村人幫著趙薇追打飾演孩子親生父母的黃渤和郝蕾的場景。

  八義集鎮一名參與辦案的民警說,這只是一次正常甚至冷靜的出警,他們開車進村,開門的高永俠出奇地冷靜。

  但她沒有料到,她無意間的一句“我怕粵粵哭鬧”引起了民警注意。小粵粵被証實為同樣“來歷不明”,后被深圳警方帶走。

  一次失去倆孩子讓她無法接受,“別人家的孩子該還回去,可粵粵是別人不要的孩子,為什麼也要帶走?”

  她被擊垮了。

  粵粵被帶走之后,韓中青的二哥韓中玉看著弟媳天天把自己鎖在家裡,抱著孩子的書包和衣服哭。粵粵四個月時就跟著高永俠,情同親生。

  2011年2月,小粵粵被送到了深圳市福利院。3月,福利院為小粵粵公布了招募愛心家庭領養的通知,有24個家庭報名申請領養。

  消息傳到高永俠耳中,她站了25個小時的火車趕到深圳。在此之前,39歲的高永俠從未走出過八義集鎮,連30公裡外的邳州城區都沒有去過。

  2011年3月19日,她出現在福利中心門口,現實中,有電影裡沒有的溫情。

  唐榮生並沒將高永俠拒之門外。

  這位時任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的主任回憶,“母女”見面,4歲的粵粵跑過來就抱上了,“媽媽我想死你了。”

  粵粵怕“媽媽”走,拿出餅干說“媽媽你吃”﹔吃午飯的時候,孩子故意大口大口地嚼,高永俠明白,這是粵粵想表現給她看,証明“我很乖”。

  唐榮生回憶剛到福利院的小粵粵,“眼神裡有些仇視,始終對我們有戒心”。

  福利院允許了高永俠把粵粵帶回自己的賓館。房間裡,粵粵抱著她的胳膊不鬆手,她也舍不得放開,到晚上9點多,工作人員把粵粵帶回福利院。

  這是“母女”的最后一次見面。

  情、理、法

  結局已定。2011年6月,粵粵被福利院送往寄養家庭。

  從“情”的角度,很多人幫高永俠爭取過。

  村裡人都覺得孩子應該由高永俠來養,八義集鎮派出所方面也曾提出,如果粵粵無法找到親生父母,可否重新交給高永俠撫養?

  彭高峰也曾經為高永俠出過主意,自己可以給她在深圳找份工作,甚至重新找個人家,這樣她可以在深圳生活,嘗試領養女兒。

  高永俠不知道,自己貿然造訪,反而和粵粵漸行漸遠。

  張小梨對“突然造訪”表示憤慨,這位深圳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說:“完全是在對小粵粵宣泄自己的情緒,是非常自私的做法”。

  唐榮生向張小梨咨詢后,也做出了表態,小粵粵作為公安機關解救出來的被拐兒童,身份十分敏感,福利中心不能作出這種決定。

  即便福利院允許,高永俠也需要滿足一些幾乎無法企及的條件。

  《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具備的條件首先是“無子女”,而高永俠已有一個親生女兒,顯然不符合規定。

  因此,高永俠要滿足法律上的條件,隻有一個可能:小粵粵被認定為“查找不到親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因為“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但是,這需要公安機關認定小粵粵的親生父母確實無法找到,在韓中青已亡的情況下,這幾乎不可能。

  還要考慮另一種情感。

  粵粵被送到福利院之后,福利院曾致電找回兒子的彭高峰,詢問如果將粵粵送回,仍在苦苦尋子的家庭們會怎麼想,彭高峰的回答是:“這些家長們將會無比憤怒。”

  村裡人還記得他們三個人在一起的情景。

  高永俠帶著小粵粵靠在地頭種大蒜和棉花。遇到同村人,她喜歡談以后的生活:省吃儉用將三個孩子都供上大學。“他們有出息了,我晚年也能享享清福。”

  現在問起高永俠,擔心被兩個孩子忘了嗎?

  她在電話裡沉默很久,“我不知道”。

  A16-A17版/新京報記者 胡涵 江蘇徐州報道

  (責編:趙雪晨)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