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甲骨學及先秦史研究權威宋鎮豪16日在《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首發式上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門機構的專家從旅順博物館館藏1800多片從未公布過的罕見甲骨中,發現了34個新字和新字形。
專家認為,這一成果是自中國甲骨文發現110多年來的一次重大突破,不僅為中國殷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對甲骨文和甲骨學發展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宋鎮豪告訴記者,經過3年多的仔細考証、評核、匯總,發現的新字和新字形由兩年前發現的6個增加到34個,涉及祭祀、方國的名字、地名、人名以及語氣助詞等。同時,還發現了一些新的詞匯,比如“生今日”等,並証實了殷商時期就有割鼻子、割耳朵等刑罰。
他說,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說過,發現一個(甲骨文)新字,相當於發現一顆衛星。此次發現34個新字和新字形,對於甲骨文研究將起到深遠影響和重大推動作用,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份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據介紹,旅順博物館館藏甲骨2300多片,絕大多數為晚清金石大家羅振玉私人收藏。其收藏的甲骨數量大、范圍廣,是記錄3000多年前商代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手資料。由於受各種條件限制,旅順博物館收藏的甲骨中,此前僅有500多片有摹本或進行過拓片及著錄,其余1800多片均未公布過,是目前國內外甲骨學中的一個未知研究領域。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目前已發現大約13萬片甲骨,4000多個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