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潘婧瑤)10月15日上午,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他指出,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人民網記者盤點了習近平在各類場合提到的自己喜愛或關注的文藝作品,看看總書記心目中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怎樣的。
愛讀經典名著
現實主義作品引思考
習近平多次提到自己對讀書的熱愛。今天的人民日報政文部微信透露,在此次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到,在自己青少年時期,“當時的文學經典毫不夸張地說能找到的我都看了。”有一次在一位鄉村教師那裡發現很多好書,有《紅與黑》、《戰爭與和平》等,讓他喜出望外,手不釋卷,讀了個夠。
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多次引用《史記》、《春秋》、《詩經》、《禮記》、《管子》等書中的故事、名句。如在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就引用了例如“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等典故。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參觀孔子研究院時,曾饒有興趣地翻看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並稱“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習近平曾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媒體報道,習近平“在與一些省級干部聊天時曾對《苦難輝煌》進行過推薦”。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說:“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接著,他一口氣列出了11個俄羅斯作家的名字: 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裡、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這些作家的作品大多是現實主義文學。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習近平更直接引用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比喻歷史和現實的曲折前進:“歷史的道路……有時穿過尖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今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表示,“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裡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關注流行文化
流行藝術也要正能量
習近平在昨天的座談會上還特地問:“聽說今天來了兩位網絡作家,是哪兩位啊?”周小平、花千芳迅速站起來並向總書記舉手示意。座談會結束時,習近平走到他們面前,親切地說:“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人民日報政文部微信透露,座談會上習近平還談起了正在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說五四以后在新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一大批燦若星河的大師,留下了文藝精品。
2013年10月4日,在馬來西亞華僑華人舉行的歡迎午宴上,習近平夸贊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在中國廣為人知,被許多中國歌迷認為是中國人”。隨后,梁靜茹在微博上回應:“在此謝謝國家領導人習先生的贊美與肯定,小梁會繼續在演繹歌涯裡多唱幾首好歌給大家”。
今年2月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習近平提到了春晚上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習近平說,“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歌曲演唱者王錚亮隨后發表微博稱,“感謝習主席對這首歌的關注,主席的時間都被工作佔去了,我也要多花時間去寫歌唱歌。”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在坦桑尼亞演講時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熱播時,引得全場笑聲。
除中國的流行文化外,習近平也涉獵其他國家的流行文化。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美國艾奧瓦州。他回憶起自己1985年首次訪美時,曾被主人家小女兒“問東問西”:“您看過美國電影嗎?”“我看過的美國電影有《獵鹿人》、《教父》等。”習近平的回答著實讓這個美國小女孩吃了一驚。今天的人民日報政文部微信還透露,因為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第一次訪問古巴期間,習近平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訪問時,他抽時間去了城裡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
強調社會效益
文化也是生產力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染了銅臭氣。
曾創作了“京劇三部曲”《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世》、《廉吏於成龍》的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談起戲曲工作者在創作演出中努力踐行傳播傳統文化時,習近平高興地回應說,你的戲我看過,很有現實針對性,真正起到了繁榮發展文藝工作的作用。
中國影協主席、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李雪健談了自己塑造焦裕祿、楊善洲兩位典型人物的體會。習近平聽了李雪健的發言后說,你講的充滿深情。正如你所說,從焦裕祿、楊善洲身上,人們看到了共產黨人的“職業病”——自找苦吃。隻有全面准確地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把熒幕形象刻畫好、塑造好。
除了肯定文藝作品的社會價值,習近平也關注那些市場導向的作品。今年9月19日的人民日報微博透露,習近平在會見我駐印度使館館員和華僑華人代表時說,“莫迪問我中國電影能不能來印度拍?我說可以啊。中印兩國將加強影視交流與合作,就像電影《泰囧》播映后,更多中國人到泰國旅游,兩地互拍能促進旅游業發展,還能增進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
今天的人民日報政文部微信透露,習近平在會上強調,沒有競爭就沒有生產力。我國領導人訪美期間,談合作聚焦在進口美國大片,能否擴大美國電影進口配額竟然上升到考驗中美關系的程度。但分析后,中央認為利多弊少,一定范圍會有沖擊,但反過來會激發國產影片的發展,現在看來,不僅沒有造成國有電影產業的萎縮,反而刺激了發展,更有競爭力了,這說明對開放持積極主動的姿態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