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磯回聲公園涂滿壁畫的一角,一伙人聚集在一輛涂成明黃色的三輪車周圍。比起這輛三輪車奪目的顏色更吸引眼球的,是車上的一個小型三層書架,書架上放著波伏娃的《第二性》等經典名著。與《第二性》相隔幾本書的距離還有本《波斯波利斯》,是有關一名伊朗女性的漫畫小說。
今年8月,珍·維特和多恩·芬利為了開這個小小的“三輪車圖書館”,打算在融資網站IndieGoGo上募集2500美元資金,結果募集到的錢款超過了3200美元,“三輪車圖書館”因此誕生,於9月中旬正式開張。
維特和芬利建立這個“輪上圖書館”的目標是宣揚女權主義。“‘輪上圖書館’是重新定義‘女權主義者’的一種方式,”芬利對《洛杉磯時報》記者說,“架子上的書並不告訴你女權主義的確切概念,而是給了你媒介,讓你自己來定義女權主義是什麼。”
芬利現年36歲,是一名96歲的退休文學教授的全職保姆。她在教授那兒工作了14年,而創立“三輪車圖書館”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位教授學術興趣的紀念:“把女權主義、書籍和人力車結合起來是個絕妙的主意。”人力車和女權運動有著久遠的淵源:在婦女贏得選舉權之前的19世紀末期,自行車開始普及,騎自行車成為婦女獨立出行的一大標志,也間接支持了當時迅速發展的婦女選舉權運動。女權主義活動家蘇珊·安東尼在1896年說,自行車“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解放婦女的思想”。
三輪車是一位朋友幫維特和芬利用零件拼裝成的。芬利的紋身是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女子,像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一樣頭戴一頂插有雙翅的帽子,這個圖案成了“三輪車圖書館”計劃的標志。
這個另類“圖書館”的書全都是捐贈的,有些是支持女權的人士家中的二手書籍,有些則是光鮮?亮的新書,由捐贈者從網上書店購買。書架上有大部頭的理論書籍,但更多是趣味性的休閑讀物,如暢銷書《好笑的波斯語》,描述了一個伊朗女孩隨父母移民美國后的種種搞笑經歷﹔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末世男女》是科技反烏托邦的“瘟疫文學”,預言生物科技和病毒變種將造成的人類浩劫,乍一看甚至根本就不像講女權主義的書。
目前“輪上圖書館”募集到的約200本書都需要借書卡才能出借,並加蓋圖書館標志。維特和芬利對《洛杉磯時報》記者說,她們最能接受對女權主義包羅萬象的寬泛定義,而這最寬泛的定義正是三輪車上的書籍所共同給出的。女權主義是個微妙而又包容並蓄的概念,遠不是一個詞條式的解釋就能說清的。
(王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