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歷史需要忠實的記錄者

2014年10月31日13:11    來源:福建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歷史需要忠實的記錄者

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副會長、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

歷史需要忠實的記錄者

郁達夫如何被害?越王勾踐獻給吳王的女人是西施嗎?這些歷史謎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何辨別歷史的真偽?10月27日,應福建教育出版社之邀,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副會長、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來到福州大夢山畔的大夢書屋,給讀者講述扑朔迷離的歷史,其間,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歷史研究要存真求實

“我們在中小學時都學過歷史,自以為了解。事實上,不少人往往是一知半解,還處於扑朔迷離的階段。”陳漱渝說。

何為歷史?在陳漱渝看來,歷史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呈現三種形態,一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二是史料中記載的歷史,三是歷史學家用文字重新復活的歷史。

陳漱渝提出,盡管歷史扑朔迷離,我們仍應認真學習和研究,盡量捕捉歷史的真相,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尤其是對歷史研究者來說,必須兼具准確把握史實和正確闡釋史料的本領。

在多元並存的時代,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難以取得共識,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歷史,讓史實說話,充分發揮史料的力量,就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陳漱渝運用釣魚島問題來說明,明朝冊封史陳侃寫了一部《使琉球錄》,証明當時中日邊界是古米山,釣魚島在中國領海之內。明朝東南沿海駐防將領胡宗憲和地理學家鄭若曾合編了一部《籌海圖編》,該書証明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明朝已納入福建海域的海防范圍。另外,日本政府1885年9月、11月和1894年還有一批官方文件,承認釣魚島屬於中國。2013年6月3日,國家圖書館在北京舉辦了《文獻為証——釣魚島文獻圖籍錄》,收錄文獻約120種,260幅圖。這些史料,有力地証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支撐歷史大廈的支柱是史料。那麼,什麼是史料?陳漱渝解釋說,史料是一種歷史遺留物,提供了往昔人類思想行為的信息。它可以建構歷史,也可以改變歷史敘述。“中國古代文史不分,直至晉代荀勖撰寫的《中經新簿》一書才將文獻劃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其中‘史’為丙部,使其具有相對獨立性。”

◆真實可能被掩蓋,也可能令人掃興

作為史料,它的生命力和力量都源於真實性。五代梁朝劉勰著《文心雕龍·史傳第十六》就已信史為貴,提倡“按實而書”“文疑則闕”的寫作態度。

“偽造的資料可以成為一種嘩眾取寵的東西,而真實的資料則可能成為一種令某一部分人掃興的東西。”陳漱渝說,歷史的真實沒有想象中的神聖、壯觀,可能被掩蓋,也可能令人掃興,要敢於撥開雲霧,看到歷史真相。

1917年1月17日,魯迅在《未有天才之前》這篇講詞中提到一段歷史掌故:“有一回,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時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魯迅說,這是因為拿破侖身后跟著許多兵,否則“隻有被山那面的敵人抓住或者趕回”。這裡講的是拿破侖在1800年跟奧地利作戰,翻越阿爾卑斯山,向意大利進軍這段歷史。有一幅名畫,也是取自同一題材,畫名就叫《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畫面上的拿破侖騎著一匹矯健的大白馬,右手高指天空,身披的紅色斗篷迎風后飄,威風凜凜。但歷史學家的敘述卻難免令人掃興。他們說,當時拿破侖沒有騎馬,騎的是一匹騾子,身上也沒有披斗篷,穿的是一件普通的軍大衣。他當時也不像畫家畫得那樣八面威風。據推斷,面對皚皚白雪,他在騾背上會雙眉緊鎖,佝僂成一團。“然而,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即使令人掃興,但仍然是歷史。”陳漱渝說。

◆歷史被戲說,史料需鑒別

史料的威力很大,研究歷史離不開它。根據流傳途徑不同,有人將史料分為“文字記載”“實物遺存”“口耳相傳”三類。

過去,老百姓多不識字,他們的歷史知識大多來源於戲曲小說。而戲曲小說是文藝創作,有的有一點歷史因由,而后鋪排渲染。有的則是以訛傳訛,但因代代相傳,也就以假亂真,讓人們深信不疑了。

陳漱渝舉例說,“西施滅吳”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但西施只是當時美女的一個統稱,就如同今天說靚女、美眉一樣。其實,越王勾踐獻給夫差的並不是西施,而是自己的女兒。這在《國語》一書中有明確記載。

“口述史料可以彌補文字記載的不足,但有誤、偽、隱三個毛病。誤,即人的記憶是有限的,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變得模糊,記憶是個篩子,可能會篩好篩壞﹔偽,即有人利用回憶錄作假,有欺騙性﹔隱,即有些事不想說、不願說、不能說。”陳漱渝說。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都不一定准確,對實物史料的鑒定往往又見仁見智,所以研究歷史必須具備考証的功力。傳統的考証學基本上局限於文獻典籍范圍。上世紀以來,隨著甲骨文、漢晉木簡、敦煌文書和明清檔案這四大史料的發現,史料范圍逐步擴大,考証方法日漸多樣。現在,考証學的內容更加豐富,辨別歷史真偽的手段更為多樣,形成了一種多重証據法。

重視考証,但不能煩瑣考証。陳漱渝說,有人考証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究竟在哪一省?《紅樓夢》中大觀園究竟在北京還是南京?杜甫是吃黃牛肉撐死的還是吃水牛肉撐死的?“這類研究無助於揭示科學規律和歷史規律,隻能將作者的精力和讀者的視線引向那些不應該關注的地方,如果作為一種研究方向,就會給讀者以誤導。”

◆闡釋史料的史識和秉筆直書的史德

研究歷史不僅應該掌握真實而豐富的史料,而且必須有闡釋史料的史識和敢於秉筆直書的史德。

胡適1921年8月13日的日記中有一個觀點:“整理史料固然重要,解釋史料也極重要。中國隻有史料——無數史料,而無歷史,正因為史家缺乏解釋的能力。”“這種看法完全正確,雖然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以史實為據,但僅憑史實並不能評價歷史,並不能總結歷史的客觀。所以,收集史料要求全,考據史料要求真,理解史料要求深。”陳漱渝說。

“研究歷史,的確有一個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問題,也就是史識問題。因此,要從事實的總和以及聯系中掌握事實。”陳漱渝說,歷史研究作為一門探究事實真相的學問,需要研究者具有一種寶貴的人格氣質,也能在研究過程中造就一種寶貴的人格氣質,這就是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敢講真話、不計利害的精神。

陳漱渝舉例道,日本學者鈴木正夫為了澄清郁達夫殉難真相,耗時20多年,多次實地考察,尋訪了100多位當事人和知情者,翻閱了大量歷史檔案,終於查清郁達夫於1945年8月19日被日本憲兵綁架,當晚或次日凌晨被害﹔清代學者吳卓信賣掉家產做學問,完成了《三國志補志》等著作﹔學者朱彝尊為做學問丟官無悔,他說“奪儂七品官,寫我萬卷書”,終於完成《經義考》《明詩綜》等巨著。

“搞史料研究的人必須有這種精神,因為時代需要忠實的代言人,歷史需要忠實的記錄者。”陳漱渝說。

樹紅霞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