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憑借《暗香》《不見不散》等歌曲被人們所熟知的作曲家三寶,如今更多以“音樂劇人”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由三寶擔任音樂劇配樂、作曲和藝術總監的音樂劇《聶小倩與寧採臣》正在全國進行巡演。三寶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音樂劇更能夠完整的表達自己在音樂上面的想法,並始終保持新鮮感,希望做出具有中國氣質的音樂劇。
“你的心裡可曾有個鬼”
三寶說,3年前就想做一部關於《聊齋》的音樂劇,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故事,直到后來和編劇關山聊到了這個故事。
談及聶小倩與寧採臣,就繞不開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電影《倩女幽魂》。三寶說,音樂劇充分尊重了這部經典電影,但細節上有很多不同,尤其結尾做了很大調整,因為關山認為這個結尾更加符合蒲鬆齡最初的想法。
“故事雖然是300年前寫出來的,但卻具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三寶說,“我們的副標題是‘你的心裡可曾有個鬼’,我在這裡面想表達的鬼,是人的想法,一種思維方式,一種世界觀,只是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展現出來。該劇突破了古裝戲劇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人物角色復雜的內心世界。”
做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
音樂劇《聶小倩與寧採臣》運用了京劇、民間小調等具有東方色彩的語匯,旋律細膩婉約,唱詞典雅詩意,朗朗上口。
“這是我運用民族樂器最多的一部音樂劇。”三寶說,這樣做的目的除了題材需要之外,就是區別於西方的音樂劇。
“音樂劇本身就是舶來品,所以必須要有中國自己的味道在裡面,不能人家做什麼,我們就學什麼,這樣做是不會有出路的。”三寶說。
三寶的音樂劇,從《鋼的琴》中帶有濃郁東北口音的唱段,到《王二的長征》中二人轉的表演形式和琵琶伴奏的點綴,再到如今《聶小倩與寧採臣》中京劇的演唱手法,都帶有明顯的中國符號。
“我一直想做屬於中國人的、帶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也有意地做一些區別於西方的、具有民族特點的東西,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音樂劇。”他說。
音樂劇比影視音樂更有新鮮感
“我很早就聽過音樂劇,也一直都希望做音樂劇,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和途徑去做,直到大概10年前才真正開始涉足。”三寶回憶。
2005年4月,三寶的音樂劇處女作《金沙》在京首演。近10年來,他相繼創作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三毛流浪記》《蝶》等近10部音樂劇,其中《鋼的琴》獲得2013年“文華獎”優秀劇目獎、音樂創作獎、舞台美術獎。
“音樂劇能更容易、更直接地表達我在音樂上的想法。”三寶表示,與簡單地寫一首歌不同,音樂劇的語匯更豐富,能夠通過不能的情緒、結構、風格表達想法。
三寶說,影視音樂做完沒有新鮮感,自己幾乎沒有興趣重新看一遍,但是音樂劇不一樣,“絕對沒有兩場一模一樣的音樂劇,總能給我帶來新鮮感,這是影視音樂代替不了的。”
他表示,未來還有在音樂劇方面的計劃,並且與現在這部劇有很大不同。(白瀛、郭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