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6項奧斯卡提名的熱門影片《美國狙擊手》近日上映后刷新美國票房紀錄。影片根據前美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克裡斯·凱爾自傳《美國狙擊手:美國軍事史上最致命狙擊手的自傳》改編。凱爾是美軍王牌狙擊手,曾在戰場射殺255人。他退伍后致力於幫助患有戰后心理創傷的老兵,不料自己最后卻死在一名老兵的槍下。
致命神射手
凱爾4次前往伊拉克戰場服役,聞風喪膽的當地武裝分子稱其為“拉馬迪惡魔”,懸賞金高達8萬美元。
凱爾全名克裡斯托弗·斯科特·凱爾,1974年4月8日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敖德薩。父親是一名假日學校教師。凱爾剛8歲時,父親就給他買了一支來復槍,之后又送他一把霰彈獵槍。
在父親帶領下,凱爾從小就愛上狩獵。父子兩人時常一同到野外獵殺野鳥和鹿。高中畢業后,凱爾到農場工作,成為一名職業放牧人。其間,他的一條胳膊受傷,不得不停止放牧。傷愈后,他萌生參軍的想法。
在招兵現場,他申請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卻因胳膊上有舊疾而直接被拒。不過,他從小的狩獵經歷和射擊經驗引起陸軍和海軍招聘官的留意。不久,他接到軍方電話,被招入海軍海豹突擊隊一所基礎培訓學校受訓。1999年,他正式加入海軍。
在海豹第三突擊隊,凱爾的射擊天賦得以充分發揮。伊拉克戰爭期間,他4次前往伊拉克戰場服役,參與艱苦巷戰,在戰友中贏得“傳奇”神射手的聲譽。
在伊拉克中部城市拉馬迪,聞風喪膽的當地武裝分子稱凱爾為“拉馬迪惡魔”,懸賞2萬美元想要殺死他。賞金后來升至8萬美元。
凱爾曾在1920米外迅速端起槍扣動扳機,精准無誤射殺伊拉克武裝分子。
2012年接受美國《時代》雜志採訪時,凱爾談及狙擊時的心情。“在那裡,我不把他們看作人,”他說,“我不會想他們有沒有家人,我隻想確保戰友安全。我開槍打死他們,他們就無法安放簡易爆炸裝置。那時,你不會猶豫。”
根據凱爾在自傳中的回憶,他最傳奇的一次狙擊行動發生在2008年薩德爾城。當時,他在城外執行任務,看到大約1920米外一個武裝分子正扛著火箭彈發射器靠近一支美軍車隊。凱爾立刻端起槍扣動扳機,精准無誤射殺了這名武裝分子,創下了他成功狙擊的最遠紀錄。
在伊拉克服役期間,凱爾兩次被射傷,遭遇6次炸彈襲擊,可謂大難不死。
到2009年退役時,凱爾在戰場共射殺255人,其中160人獲得軍方確認,成為美軍歷史上“最致命狙擊手”。先前紀錄由海軍陸戰隊狙擊手卡洛斯·哈奇考克在越南戰爭中創造,確認射殺93人。
喪生老兵槍下
在幫助一名退伍老兵治療心理創傷過程中,38歲的凱爾不幸遭老兵背后槍擊身亡。
服役十年間,凱爾先后獲得兩枚銀星勛章、5枚紫星勛章和其他榮譽。退役后,他和妻子塔婭及兩個孩子搬到得州的中洛錫安定居,並成立一家公司,為軍隊、警察、企業和個人提供作戰和武器培訓服務。
2012年,凱爾與他人合著的自傳《美國狙擊手》出版,大獲成功,連續37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隨后,他的另一本合著書《美國槍支——從10件武器看美國歷史》也順利出版,講述他用過的10件經典武器。
開公司和寫書之外,凱爾還致力於幫助退役老兵克服“創傷后應激障礙”。他與人聯合創辦一家名為“FITCO關愛基金會”的非營利機構合作,成立“英雄項目”,為身體受傷和心理受創的退伍軍人提供身體康復設備、個人訓練、生活輔助、心理治療等服務。
然而,就是在幫助一名退伍老兵治療心理創傷過程中,38歲的凱爾不幸遭槍擊身亡。2013年2月2日,凱爾在得州一座射擊場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伍士兵埃迪·雷·勞思開槍打死。媒體報道說,凱爾和朋友查德·利特菲爾德把勞思帶到射擊場,打算幫助他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卻遭勞思從后方射殺。
勞思現年27歲,2006年至2010年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其中2007年派駐伊拉克、2010年派駐海地,退伍后長期失業。事發前不久,他被確診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剛從一家精神病醫院出院。
警方說,從勞思的供述中無法推斷他開槍射殺凱爾的動機。警方對勞思提出一項嚴重謀殺和兩項謀殺罪名指控。
殘酷的諷刺
凱爾和朋友幫助退伍老兵勞思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卻遭勞思從后方射殺。
身為一名老兵,凱爾生前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熱情,幫助退役軍人克服戰后心理創傷。他曾接受美國“槍”網站採訪,談及老兵從戰場重返社會后面臨的種種困難。前海豹突擊隊成員布蘭登·韋布說:“克裡斯始終非常支持關於老兵的一切。這是他真心關切的一件大事,遺憾的是,許多人不了解他為此投入了多少時間。”更可悲的是,直到凱爾成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間接受害者,為此付出生命代價,退伍老兵的心理問題才再次引起關注。“這或許是最殘酷的諷刺,”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醫療中心的精神病學專家杰弗裡·利伯曼說。
創傷后應激障礙是一種目前醫學尚無法徹底治愈的疾病,患者常常出現如下症狀:被噩夢般的回憶糾纏,遭受身臨其境的害怕和恐懼﹔某些畫面、聲音甚至氣味都可能勾起不愉快回憶﹔不願與人交談,精神高度緊張﹔焦慮、易怒、失眠、無法集中精力,容易受到驚嚇,對未來喪失信心。
美國最大綜合軍事研究機構蘭德公司2013年的研究數據顯示,在美軍大約230萬參加過伊戰和阿富汗戰爭的老兵中,至少20%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其中,隻有一半人尋求治療,而這其中又隻有不到一半的老兵得到“最小限度的充分治療”。
隱形殺手
退役老兵的暴力和自殺傾向都偏高,平均每年大約5000名老兵自殺。
根據蘭德公司另一項研究數據,由於備受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折磨,退役老兵的暴力和自殺傾向都偏高,平均每年大約5000名老兵自殺。
為此,有專家把創傷后應激障礙比喻為退伍老兵面臨的“隱形殺手”。
美國《紐約時報》幾年前的一項調查統計發現,上百例殺人案與從伊拉克或阿富汗前線歸來的美國老兵有關,而且可能還有更多類似案例沒有公開報道。戰爭創傷、服役壓力,似乎是多數命案的重要誘因。
《紐約時報》報道說,服役歸來的許多老兵養成槍不離身的習慣,甚至應門都拿著槍。2005年夏天一個夜晚,伊戰老兵馬修·薩皮攜槍前往便利店,途中擊倒兩名幫派成員,造成一死一傷。
薩皮當時年僅20歲,回國后總是受到所在部隊打死一名伊拉克平民的噩夢困擾,經常需要喝醉才能入睡。
“馬修知道他不能攜帶AK-47去便利店,”警探勞拉·安德森說,“但他害怕在這個地區被殺死,他是一名受過訓練的軍人,在他的意識裡,他需要武器防身。”
更令人痛心的是,涉及老兵的命案中,相當一部分受害者是老兵的親人、子女或朋友。
其中一名受害者是兩歲女童克裡西奧娜·劉易斯。她的父親是一名20歲的駐伊美軍士兵,在費盧杰被炸掉了一隻腳,還被震傷大腦。在回國療養期間,他把女兒扔向牆壁砸死。
另外一起案例中,斯蒂芬·舍伍德從伊拉克回國9天后,槍殺妻子后自殺。出事前幾個月,舍伍德所在坦克部隊的其他士兵都死於一起火箭襲擊,他因為回國慶祝兒子周歲生日休假而躲過一劫。
舍伍德的父親說:“當他返回伊拉克,所有人都死了,他有一種生存者的自責。”之后,他的妻子向他提出離婚。舍伍德再次回國后,慘劇發生。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