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發掘區航拍圖(圖片均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一墓葬出土1件陶鬲,顯示墓主地位較高
春秋中期,誰是大冶銅綠山古銅礦的“老板”?記者昨日從大冶市銅綠山四方塘遺址考古現場獲悉,這裡首次發現了墓葬群,証實在春秋中期,銅綠山的古銅礦由楚人掌控,而為楚人“打工”的主要是吳越族的本地人。這也是中國礦冶考古首次發現古代墓葬。
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發掘於1973年,考古工作一直持續到1985年,后因故中斷。為配合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新館建設,2013年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銅綠山四方塘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文物百余件。
該項目領隊、省考古所研究員陳樹祥介紹,此次在四方塘遺址首次發現了47座墓葬,其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保存較為完整。其中,春秋時期墓葬38座,大部分為春秋中期﹔明、清至民國時期9座。
陳樹祥說,春秋時期銅綠山的生產者民族和國別很復雜,“高管”應該是楚人,而採礦、冶煉的“打工者”和技術人員,可能是越人和吳人,“從已經清理的墓葬看,墓主多為中低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最高層人員的墓葬還沒有發現”。
墓葬存在多種葬俗:一是將陶器有意打破,下葬時將部分殘器分別放置在棺蓋上北側或棺內。另一種葬俗將陶器、礦石分別放置於邊龕中。隨葬青銅武器、工具和玉器的墓,基本不隨葬陶器。這些葬俗既暗示了墓主人為不同民族,又顯示了生前不同的職業和身份。
墓葬中的隨葬品多寡不一,多為日用器。比如M1出土了4件青銅小爬釘、3件精美玉佩飾,邊龕出土1件陶鬲,顯示墓主地位較高。隨葬的陶器中,以楚文化特征為主流,吳越等地方文化因素也十分明顯,與楚文化中心區域的文化有一定差異。
據悉,墓葬群的發現不僅為解開春秋時期銅綠山的國屬及採礦、冶煉生產者民族、職業身份等謎團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進一步研究古代礦冶生產流程和產業鏈奠定了基礎。(記者黃征 通訊員連紅 席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