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專家:清東陵所在地系崇禎帝選定 "后龍"封禁254年

2015年03月23日20:48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家:清東陵所在地系崇禎帝選定 "后龍"封禁254年

  清政府為何選址河北遵化作為陵寢所在地、將現在興隆縣劃為“后龍”風水禁地?對於這個疑問,答案歷來不一。在21日舉辦的河北興隆縣“后龍”風水開禁百年研討會上,清東陵博物館副館長李寅根據多年研究認為,清東陵選址真相是繼承了明朝“衣缽”。

  李寅介紹說,對於為何清東陵選址遵化,大致有“順治皇帝親選”“皇帝與王公大臣、風水師共同選定”等流傳甚廣的說法。其中,“順治皇帝扔扳指選址”說最引人入勝。據《遵化縣志》記載,一次,順治帝狩獵來至鳳台嶺,見山川秀麗,說:“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隨手扔出一射箭用的扳指,以扳指落地之處定為穴位。

  但是據明末清初史學家查繼佐所著明代史事紀傳體史書《罪惟錄》(又名《明書》)記載,“崇禎初年,遍求天壽無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劉誠意孔昭(劉伯溫后裔)及張真人甲,協視地,得薊州鳳台山,雲地善而難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后,不及事。”

  李寅說,這段史料表明,現清東陵所在地是明朝崇禎皇帝命人為自己選定的陵址。但尚未開建,1644年清兵入關,崇禎吊死在歪脖樹上,不但江山易主,其選擇的陵址也拱手讓給清王朝。史料中記載的鳳台山即鳳台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修建清東陵時,改名為現在的昌瑞山。

  據介紹,清東陵陵區以昌瑞山為界,分“前圈”和“后龍”兩部分。其中,位於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前圈”面積達48平方公裡,興隆縣2400多平方公裡土地被劃為“后龍”風水禁地,禁地內開割三條火道,埋設大量紅、白、青木樁。到1915年3月,由於財政無力支付封禁費用,“后龍”風水禁地開禁,至今已有百年。

  延伸閱讀

  封禁254年

  清東陵“后龍”風水禁地系生態保護典范

  清東陵“后龍”風水禁地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封禁254年,遍地涌泉,草木叢生,古樹參天,野獸成群。在此間召開河北興隆縣“后龍風水”開禁百年研討會上,天津大學建筑系博士生導師王其亨認為,清東陵“后龍”風水禁地是中國古代有文獻記載的具有典章制度、系統開展生態保護的典范。

  “后龍”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

  據史料記載,“后龍”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清政府為防止“后龍”風水禁地火災,陸續開割裡火道10公裡、內火道41公裡、外火道160公裡。在160公裡長的外火道沿線內外兩側,每0.5公裡分別埋設紅樁、白樁900多根,作為“后龍”風水禁地內、外界限。紅樁以內不准居民涉足。嚴禁偷伐樹木、栽果、植樹、埋墳、用火、採礦、砍伐、狩獵等。后又增設1100多根青樁,青樁以內嚴禁偷伐樹木、私挖藥材,“軍民人等不准越入設窯燒炭,各宜稟遵。如敢故違,嚴拿從重治罪。”

  開禁后生態遭三次大破壞

  民國初期,由於北洋軍閥政府財政無力支付清東陵守陵五項旗人的費用,1915年引入北平綢緞庄(天豐益)商業資本,開始開墾“后龍”土地。此后,外地資本紛紛投入興隆,墾地伐林,開禁第二年,全縣伐木收入90萬銀元,高峰季節日伐木量1000立方米,大小木行生意興隆,興隆縣名由此而來。

  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黨委書記李青鬆說,開禁之初,“后龍”風水區域有“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粥鍋裡”和“興隆山三不愁,燒柴吃水點燈油”的說法。開禁之后,“后龍”風水區域生態遭受三次大的破壞,第一次是1915年至1930年建縣,第二次是日軍侵華和日偽統治時期,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到1957年,興隆縣森林覆蓋率銳減到10.25%。

  興隆成“華北最綠縣”

  李青鬆說,“后龍”風水的封禁保留了生態根脈,給了大自然充分休養生息時間,尤其是當時的防火道等設施建設,對今天的森林保護仍有啟示意義﹔“后龍”風水的開禁帶來了興隆的“興隆”,但開禁之后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地生態遭受的三次大破壞,教訓慘痛,也導致當地曾發生三次大的水災。

  改革開放以來,興隆縣歷屆黨委抓住發展機遇,樹立“生態立縣”理念,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5.76%,位居華北地區縣級首位,果品年產量41萬噸,其中山楂、板栗年產量均位居全國縣級第一。2014年,興隆縣被國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等聯合評定為“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

  據新華社 王民 曹國廠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