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中俄首次聯合搜尋二戰蘇軍遺骸 已有農民發現遺骸

岳菲菲

2015年05月13日08: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俄首次聯合搜尋二戰蘇軍遺骸 已有農民發現遺骸

  工作人員在整理遺骸遺物

  黑龍江穆棱市柳毛村裡將要“熱鬧”起來,村裡進駐了一支“史無前例”的搜尋隊。柳毛村農民發現並保管的四具蘇軍遺骸昨天被中俄聯合搜尋隊接手保管起來。這支隊伍在穆棱市正式啟動,由俄方17名專業搜尋人員和中方支持人員組成的聯合搜尋隊,將在當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搜尋。

  啟動

  俄方志願團隊掏錢支撐“史無前例”搜尋

  這是中俄首次聯合搜尋蘇軍遺骸。昨日,在啟動儀式現場,俄羅斯駐華使館臨時代辦陶米恆用熟練的漢語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具有裡程碑意義,怎麼形容都不過分。”

  在這支“史無前例”的搜尋隊中,俄方17人,中方也有大概相應的人數。聯合搜尋隊的俄方隊長奧爾洛夫介紹稱,俄方搜尋隊由來自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阿穆爾州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他們是一個志願團隊,很多人自己出錢支撐這次搜尋工作。”

  中方隊長彭旭東說,俄方承擔大部分搜尋和挖掘工作,中方進行配合與保障,例如向導、翻譯、安全等,前期已經幫助俄方租房子、租車等。

  黑龍江大學考古專家段光達等9名該校師生也以“技術支持”的身份配合這次搜尋工作。段光達表示,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挖掘,“要按照中國的文物保護法,按照中國的技術規范。”因此,俄方請來了黑龍江大學相關專業的老師進行技術支持。

  位於黑龍江的柳毛村火燒山是當年日軍頑抗東線蘇軍時設置的第二道防線所在地,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第五集團軍190步兵師和日本關東軍124師團曾在此交戰。1945年8月9日,158萬蘇聯紅軍從東、北、西三線進入東北,同中國軍隊一道,向日本侵略者發出了最后一擊,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根據俄方提供的資料,共有413名蘇軍將士在火燒山戰役中陣亡。

  彭旭東告訴北青報記者,戰爭結束后,蘇軍回國時帶回部分戰友遺體,其余的被埋葬在穆棱。70年過去了,在得知穆棱當地農民在山上發現了四具遺骸后,俄方將搜尋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保管

  養蜂農民發現遺骸保管近三年

  2012年8月,柳毛村農民劉光臨偶然在火燒山上發現了一塊腿骨並進而發現四具完整遺骸。

  戰爭留下的傷口讓穆棱人“疼痛”至今。蘇軍在火燒山與日軍作戰時,猛烈的戰事燃起大火,幾天幾夜,山都被燒紅了。火燒山就這樣被銘記。聽著抗戰故事長大的每個穆棱人都“能講出好多那時候的故事”,柳毛村的養蜂人劉光臨自然想到這可能是戰爭留下的遺骸。劉光臨隨后將自己的發現告訴給了“88旅歷史研究會”和當地政府,再后來,“鎮上和市裡都來人了”。

  劉光臨還在家裡收藏了很多戰爭的明証,包括日軍使用的武器、防毒面罩、頭盔以及錢幣等。如今,他已經將自己家變成了一座私人陳列館。繞過放著一口缸和一個灶台的外屋,裡屋架起了數個玻璃櫥窗。

  有媒體和俄方的“陌生人”開車進到柳毛村裡時,村民們會走出家門“旁觀”,也會為“陌生人”引路。

  后來,經俄方鑒定,遺骸確為蘇聯士兵遺骸。在中俄雙方敲定聯合搜尋細節前,俄羅斯駐華使館囑托劉光臨將蘇軍遺骸保存好。

  尸骨不能往家裡帶,劉光臨就訂制了一個半米見方的臨時木棺,並在兩年的時間裡三次變更埋藏地點,“怕有野狗什麼的咬壞了。”他說。最后的埋藏點在距離山腳幾百米的半山腰,沒有通往該處的小路,隻能穿過茂密的針葉林,跨過更迭的溝壑才能到達。昨天,俄羅斯駐華使館臨時代辦陶米恆在儀式現場對劉光臨表示感謝,因為他“及時發現並保護了這些遺骸”。

  2014年3月,俄羅斯方面向中方提出了共同搜尋蘇軍烈士遺骸的倡議。一年后,中俄聯合搜尋蘇軍烈士遺骸先遣組確定了火燒山附近32平方公裡的搜尋范圍。在前期搜尋中,先遣隊已經發現了數具不完整的疑似蘇軍烈士遺骸。

  昨天,北青報記者與聯合搜尋隊同赴火燒山,聯合隊將劉光臨保管的四具遺骸抬出並運送回火燒山腳下設立的簡易“基地”(用來存放挖掘出的遺骸以及隊員臨時休整)。木棺被挖出時,劉光臨默念了一句,“好好的,沒人動。”

  搜尋

  “烈士得以安葬才是戰爭的結束”

  未來一個月的搜尋工作並非易事。黑龍江的黑土地孕育了茂密的針葉林。趕上雨天,本就鬆軟的土地像是要將搜尋隊員的鞋子“吸”進土裡。將要進行挖掘的火燒山經過人工造林,如今林木茂盛,布滿硬枝雜蔓,進入其中非常艱難。

  此外,中方隊長彭旭東告訴北青報記者,俄方保留著當年埋葬烈士的一些記載資料,可以根據地圖上標注的圖示去原點尋找,但是,這麼多年來,隨著雨水的沖刷,農民開墾土地,“很多遺骸都不在了”。

  搜尋隊目前確定一周工作六天,隻有星期日隊員可以休息,其他時間哪怕雨天也無休。他們目前居住在鎮上的一家旅店裡。由於道路崎嶇,從這家旅店到火燒山腳下的“基地”需要再行車一個多小時。

  挖掘出來的遺骸會作何處理?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陶米恆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還不能確定遺骸最終會安放何處,“因為還不知道挖掘的規模如何。”陶米恆表示,有很多技術性的細節,必須進一步與中方商議。

  “這是一件必須做的工作,”陶米恆說,蘇聯和中國作為二戰時歐亞的主戰場,為人類的未來與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后代,為了兩國的年輕人,我們必須永遠緬懷戰爭的英雄。他說,“俄羅斯人認為,在無名烈士遺骸得到搜尋前,戰爭不算結束。”

  “每個人都有家,都有家人。我的外祖父就參加了這場戰役,我要找到他,找到他們。”有20年考古研究和工作經驗的搜尋隊員弗拉基米爾志願加入聯合搜尋隊,他這樣說道。

  本版文/ 本報記者 岳菲菲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