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韓國慰安婦被日軍非人折磨5年 逃離后不能生育

黃征

2015年05月14日09:37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韓國慰安婦被日軍非人折磨5年 逃離后不能生育

  1994年3月15日,武漢劇作家趙瑞泰與李天英合影。這位老人按照韓國的風俗,特意將臉盆頂在頭上 (趙瑞泰 提供)

  本報訊(記者黃征)今晚,中韓合作原創話劇《別忘了我》將在琴台大劇院首演,女主角田阿惠(韓名金秀惠)的原型是流落中國的韓國“慰安婦”李天英。李天英是中國大陸第一位公開承認被迫做過侵華日軍“慰安婦”的人,也是第一位勇於在新聞媒體控訴日軍暴行的“慰安婦”。這也是她的故事第二次被武漢劇作家趙瑞泰搬上話劇舞台。

  李天英1925年出生在韓國南部的福江縣,1938年被日本人抓到中國哈爾濱成為“慰安婦”,隨日軍輾轉到棗庄、石家庄、香港、武漢等地,后來趁亂逃出魔掌。

  多年的非人生活導致她不能生育,第一段婚姻隻維持了幾年。1957年,她認識了第二任丈夫關朝信,1963年隨丈夫回到其家鄉安徽阜陽市太和縣康廟村,在此生活了30多年。

  在新中國,李天英受到很多中國人的關愛和照顧。1995年2月,李天英在南京大學韓國留學生朴宣泠等人的幫助下,回到韓國定居,數月后去世。

  1994年,趙瑞泰前往安徽採訪李天英。20年間,他先后以李天英為原型,創作了話劇《情系母親河》和《別忘了我》。

  去年他在媒體上看到“積慶裡是昔日武漢最大規模慰安所”的報道,深感震撼,決定將《別忘了我》的故事地點選在那裡,“我8歲到18歲都住在積慶裡,但一直不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它是淹沒在歷史塵埃中日軍暴行的鐵証,寫這個戲,也是為了紀念40萬‘李天英們’”。

  在《別忘了我》首演前夕,記者踏訪漢口積慶裡慰安所舊址,也赴安徽阜陽李天英生活多年的村子,還原李天英前半生的苦難歲月、后半生在“中國好人”們幫助下的安穩生活,以及她同武漢的緣分。

  1994年李天英受邀來漢觀劇 流淚呼喚“和平萬歲”

  記者黃征

  昨日,劇作家趙瑞泰講述了他和李天英相識、並兩次以她為原型創作話劇的經過。

  趙瑞泰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李天英的遭遇引起了他的關注,“我第一次看到報道就被深深打動,決定到安徽採訪她”。

  1994年3月15日,趙瑞泰從武漢去太和縣康廟村,“李天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熱情開朗,比較樂觀,但仔細看還是蠻滄桑”。

  李天英給趙瑞泰講述自己的經歷,說到傷心處淚水漣漣,想起家鄉還能唱幾句民謠。提及在中國的親人和鄉親,她又十分開心:“大家對我都非常好,沒有吃的送吃的,天氣冷了幫我搬柴火,也沒有人歧視我。我家的草房塌了,村裡還讓我住進這間辦公室。”

  李天英對一位日本留學生的寬容令趙瑞泰尤為感慨。

  1993年底,南京大學的韓國留學生朴宣泠同幾名韓、日留學生到康廟村看望李天英,有一位叫古谷的日本留學生,見到李天英有些緊張,問她:“我是日本人,你恨不恨我們啊?”

  不料李天英回答說:“我恨你們干什麼呢?我受難的時候,你爸爸還沒出生呢。”

  趙瑞泰回到武漢后,很快創作出六場小劇場話劇《情系母親河》,1994年9月,他邀請李天英來漢看演出。趙瑞泰說:“李天英看排練那天就泣不成聲。9月16日,話劇在人民劇場演出結束后,她上台后流著淚隻說了一句話,‘我70歲了,沒別的要求,隻希望和平萬歲’,就再也講不下去了,這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本報攝影記者田飛捕捉到這一感人畫面。照片次日在本報刊發,引起強烈社會反響,當年獲得全國新聞攝影比賽的銅獎。

  去年2月,本報關於漢口積慶裡慰安所的相關報道,讓趙瑞泰再次想起了李天英。當他得知李天英在准備回中國前病逝,和中國親人重新團聚的願望沒有實現,心“咯?”一沉,“我把這些感人的故事寫進了話劇《別忘了我》”。劇名來自劇中人金秀惠的臨終遺言“別忘了我”。

  >>>鏈接

  李天英生平

  1925年,出生在韓國浦項附近的福江縣,原名金蓋華,3歲時,母親在日本人開的工廠裡被折磨致死。

  1938年,金蓋華在韓國南部一個海邊碼頭被日本人抓住,她與另外19名韓國少女被送到中國哈爾濱的侵華日軍慰安所,一直待到16歲,后隨日軍轉到石家庄、新鄉、鄭州、武漢、香港、棗庄等地。

  1940年冬,在棗庄的日軍炮樓干雜活的中國老人李老漢救出金蓋華,並為她改名“李天英”。第二年,李天英再次落入日軍魔掌,后被押送到山西臨汾日軍慰安所,因偷逃未成,尾脊椎部被日軍打傷后出現兩個血瘤。

  1943年,李天英趁亂逃出臨汾,幾經輾轉,被送到八路軍后方醫院當護士,第一次嘗到做人的真正權利。

  1947年,解放區軍民送韓僑回國,李天英和另外幾名韓僑在河南換乘火車時,被國民黨部隊掠去,給士兵做飯。后與司機戴永貴結婚,淮海戰役后,戴永貴隨部隊起義。多年的非人生活使李天英失去生育能力,兩人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后離婚。

  1957年,李天英認識大自己7歲的關朝信,1962年兩人結婚,1963年回到關朝信的家鄉——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三塔鎮康廟村。

  1994年6月10日,在韓國留學生朴宣泠、韓國企業家金原東等人的幫助下,李天英離開祖國56年后回韓國省親。

  1995年2月,李天英回韓國定居直至去世。

  (記者黃征 整理)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