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威海市環翠區溫泉鎮雙寺夼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中發現一座墓葬,經威海市文管辦實地勘察,確認是一座古墓。日前,威海市文管辦組織人員對殘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墓位於雙寺夼村西北約300米處的一個小山包的前坡中部。此處民國以前是傳統墓地,解放后平毀墳墓,改為果園,后又改為耕地。古墓位於地堰的上下兩塊地之間,為雙石室夫妻合葬墓,方向為185度。墓坑在黲康生土下挖成,坑內四壁緊貼坑壁砌筑厚約10厘米的石板,中間由兩塊石板分隔成東西並列的2個墓室,其中間下部有長方形孔相通﹔墓頂蓋壓2排6塊厚18—20厘米的石板,縫隙則用小石塊和白石灰填充密封。石材為附近山上出產的青石和花崗岩,其內側有簡單加工痕跡,以及便於扣合的溝槽。墓底為生土底,不甚規整,看不出加工痕跡。室內應有木質棺具,均已朽化,西室北側有零星小塊頭骨。墓室南側分別砌筑方形祭奠坑,內置保存狀況極差的金屬管狀物,應為祭奠用具﹔祭奠坑與墓室之間分別鑿有長圓形孔相通,表達出人們相信生者的哀思可由此上達死者的觀念。
從墓內清理出四枚萬歷通寶銅錢,可初步判斷墓葬為明代,墓主應為附近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居民。雙寺夼石墓是威海市首次發掘清理的明代墓葬,為研究明代膠東地區的墓葬結構、葬俗以及信仰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