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期,漢中天台山腳下的石堰寺曾是中央軍校第一分校——黃埔軍校漢中分校,近八千名熱血青年在這裡學習軍事、文化,成為抗日的中堅力量。
昨日,“陝西抗戰遺跡尋訪團”在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苟昭?老師的帶領下,第四條線路首站來到漢中天台山腳下的黃埔軍校第一分校舊址,這裡已經變成漢中療養院行政辦公區,因年份久遠已被閑置,正等待維修。
>>遺跡尋訪
現僅存一塊漢白玉石碑
從漢中市區經二十幾分鐘的車程,來到天台山腳下,這裡的黃埔農庄就是當時黃埔第一分校所在地,現在已全然沒有了當年的痕跡。因為旅游業的發展,這裡已成為不少農家樂的聚集地。目前,這裡僅存門口和院內兩處石碑,蔣介石當年使用過的防空洞還保存完好。
1938年,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學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第一分校,為免遭日本侵略者踐踏,由河南洛陽遷到漢中,校址定在石堰寺峽谷中。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軍校漢中分校改為陝南行政專署干部培訓學校,后成為陝西省漢中療養院所在地,原分校校部現為該院行政辦公區﹔原學員住宿區現為該院病區。目前療養院行政區已被閑置,因年久失修,幾處房屋倒塌,正等待維修。漢中療養院辦公區和病房均搬至對面的新樓。
門口的一塊石碑上刻著“中央軍校第一分校遺址”,2010年被漢中市漢台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但據漢中療養院一位保安介紹,“當年的校舍都是簡易房,已全部倒塌。”院內有一塊漢白玉石牌,碑體布滿苔蘚,經仔細辨認可看出上面寫著“中央軍校第一分校成立”。據門衛介紹,碑上的字曾遭到破壞。
30米長防空洞內有手搖發電機
1944年,一分校宣布正式建成,當年六月下旬,蔣介石由重慶親臨漢中主持一分校成立慶典暨第18期學員畢業典禮。當時漢中已成空襲主要城市之一,為確保蔣介石安全,駐漢中軍方修鑿拱砌防空工事一座,蔣介石在漢中期間,遇到空襲,曾在此躲避。
這座防空工事呈弧形,東西走向,西為入口,東為出口,洞口均向南,入口處裝有鋼板門。入門后有一個伸入山體的1.2米寬、2米高、8米長的直洞,可以看到一個生鏽的手搖發電機。進入洞內約6米處,洞體折而向東,通向地下室,室長3米、寬2米、高1.8米,能站五六個人。從地下室向東為青磚拱成的寬1米、高2米的通道,通道向東而后向北,在離地下室約20米處通道開始拐向南,沿10級台階逐漸升高,最后通出地面。通道全長約30米,洞內不時能看到蝙蝠飛出,有些地方布滿蜘蛛網。
>>史海尋遺
黃埔一分校在漢中辦四期培養7413名抗戰人才
據史料記載,從1938年初到1944年春,經過六年邊辦學邊建設,一分校規模不斷擴大。1944年一分校宣布正式建成,全校佔地2000余畝,校舍1500多間,在校學生2000余人。在節日或迎接新生時,在大門兩側總寫著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親愛精誠”。
中央軍校第一分校自遷到漢中到1944年,歷時6年,共計畢業學生四期:第14期學生分二總隊,畢業學生2170名﹔第16期學生分二總隊,畢業學生1935名﹔第17期學生分三總隊,畢業學生2183名﹔第18期學生分二總隊,畢業學生1098名。
除了四期學生,加上漢中分校各種軍官訓練班和短期訓練學員班隊,共計畢業學生7413名。據統計,中央軍校第一分校先后有1萬多名學生(包括河南時期)在抗日戰場上陣亡,為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華商報記者 任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