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為何頻遭詬病?
高考年年有,每次高考各地的語文作文題總是最受關注。許多人不僅關注,而且跟風寫得不亦樂乎。媒體約作者寫同題作文發表在版面上,早已是保留節目。今年我還看到,延參法師都貢獻了一篇“新課標II卷《深入靈魂地熱愛》”。如果列一個“高考時節三大俗”,跟風寫作文絕對能和“學生集體撕書”、“考生忘帶准考証”並肩入選。
高考科目這麼多,為什麼偏偏語文作文最“得寵”?我朋友圈裡有個朋友說,一群中年人為什麼那麼操心高考作文,他們要是能看懂其他八門裡的任何一門,也不至於天天盯著作文了。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無話可說。反正現在給我一個方塊,讓它從斜坡上滑下來,我肯定算不出來摩擦力、速度、加速度。
豈止是高考,對任何一個熱點現象來說,門檻夠低都是必要條件之一。約翰·納什去世,說博弈論大家都搖頭,說《美麗心靈》大家都很熟。人們愛議論明星八卦之事,也是同理。人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眾人才有參與的熱情,熱點因是而起。
跟風寫作文,無疑是附庸風雅。附庸風雅也無妨,因為風雅本就是供人附庸的嘛。沒有緋聞的名人不是名人,無人附庸的風雅不是風雅。人們對古人的風雅總是崇拜得很,仿佛他們都是餐風飲露不食人間五谷,每次下筆都是帶著滿腔的使命感。其實你隨便翻開一本大家的詩文集,都會發現相當多的篇目都是“送”“和”“寄”“懷”,也就是交際性的作品。舞文弄墨都需機緣,文章有高下,機緣無等分。文字游戲耍得好,亦是名篇。因此,跟風寫作文本身無須指責,寫的人不用羞愧,不寫的人也不用覺得自己有多高冷。
作為早就遠離校園的“大叔”,要不要寫寫作文懷懷舊裝裝嫩,是個人選擇。但作文題目有限,每年就那麼些,而且往后自主命題的省份會縮減,作文題目資源就更有限了。有沒有適合“大叔”發揮的作文題,隻能聽天由命。
在我看來,一流的作文題目就應該適用於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讓高中生有話說,大學生有共鳴,畢業多年的“大叔”也不覺得幼稚、低齡。而那些一看就知是專門為中學生定制的作文題目,往往是低估了學生的思維成熟度。參加高考者,都是成年人或即將成年的人,他們本應該對一些嚴肅的、現實的命題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一樣哄著做腦筋急轉彎。
而近年的高考作文題之所以頻遭詬病,正在於題目常常流於雞湯化,遠離真實的社會。習慣於背范文的學生或許答得流利,但大叔就沒興趣參與了。作文當然不是時評,但題目隻有來自真實的情境,才能激發真正的思考。空口無憑,舉個例子。今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題是“噴泉與泉水”,作文材料:“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這樣的題目,一看就是讓答題者謳歌“厚積薄發”“默默耕耘”等精神,無疑缺乏思考含量。
雞湯化的題目,隻會滋養出雞湯化的八股文。低齡化的作文題目一天不長進,膚淺的青春讀物就一天不會退出中學生的閱讀市場。而中年大叔即使再有跟風的熱情,也附庸不出什麼風雅。考場裡若都是雞湯,考場外就不缺吐槽。長沙晚報特約評論員 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