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吉美博物館低調歸還了四件中國周代的猛禽金首,再一次引發了國人對流失文物的關注。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見到中國珍貴文物的身影,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地。這些漂洋過海被擄到異國的“走失的孩子”,一直都深深刺痛著國人的內心。
針灸銅人重現他鄉
天聖銅人 曾是太醫院考試神器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神奇瑰寶,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醫術高明的成語“藥石濟世”之“石”就是指的針灸。針灸的基礎是經脈學說,隻有找准了穴位,針灸才能發揮功效。但人體上的穴位,肉眼看不到,文字描述又比較模糊,怎樣在醫學教育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呢?我們聰明的祖先發明了針灸銅人來解決這一難題。
宋代天聖四年(1206),宋仁宗詔令太醫院鑄造仿真人體銅模型,供醫學生學習和考試針灸使用。第二年,翰林醫官尚藥奉御王惟一鑄成兩具銅人,史稱“天聖銅人”。據記載,這兩具銅人制作非常逼真,體內有木制的五臟六腑和骨骼,體表有354個小孔,代表人體354個穴位,每個小孔旁還用錯金文字標識了穴位名稱。更為神奇的是,銅人內部可以灌入水銀,如用細針准確扎進“穴位”,水銀就會流出。由於具備這種“針入汞出”的奇特功能,每次太醫院進行針灸考試時,就會用黃蠟把銅人體表的小孔和穴位名稱封住,各個考生要根據老師出的題目,在銅人身上施針。若有水銀流出,則考試通過﹔否則,就是不及格。
正統銅人 戰火中神秘失蹤
如此匠心獨運的設計,使天聖銅人成為集醫學理論、手工業技術和藝術靈感於一身的稀世奇珍,自然被其他政權的統治者所覬覦,據說在一次金打敗宋后索要的戰利品清單中,天聖銅人就赫然在列。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役,金兵佔領了京城開封,極盡擄掠,天聖銅人也落入其手。后來,元滅金,明又滅元,天聖銅人也隨之輾轉,被帶到了明代的太醫院。經過數百年戰亂,四朝更迭,天聖銅人已被嚴重損壞,穴位名稱也多模糊不清。因此,正統八年(1443),明英宗下令太醫院仿照天聖銅人,再制作一具銅人,后世稱這具仿制的銅人為“正統銅人”。
正統銅人制成后,一直放在太醫院中﹔明亡,銅人又繼續保存在清太醫院。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帶光緒皇帝和一行官員倉皇出逃,把偌大的北京城和包括正統銅人在內的眾多珍寶留給侵略軍。聯軍在北京進行了數日的洗劫,等到他們撤離后,回到北京的太醫們卻發現,一直放置在太醫院藥王廟的正統銅人不翼而飛了!
幾經尋訪 針灸銅人出現在俄羅斯
因之前太醫院做過俄國軍隊的臨時駐地,清政府曾派人向俄方索要,被置之不理,沒有結果。這尊被視為“銅神”的銅人究竟跑到哪裡去了,也一度成為了謎團。1925年,一具銅人在日本被一位老中醫發現,據稱來自中國,但當時未引起人注意。五十年后,它又在東京博物館重新露面,吸引了中國中醫界的目光。許多人說,這也許就是當年消失的那具正統銅人。1979年,中國中醫針灸研究所派專家赴日鑒定這具銅人,仔細觀察后,專家覺得它似乎與史籍描述的正統銅人並不一致。后來,在日本江戶時代一位醫生墓志的記載中發現,這具銅人是那位醫生制作的,並非來源於中國。好不容易才獲得的一點關於銅人去向的線索就這樣中斷了。
慶幸的是,東邊不亮西邊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日本的銅人被pass了,另一頭的俄國又發現了一具。1958年,中國醫學代表團訪問蘇聯,團員孫震寰在參觀列寧格勒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時,注意到一具針灸銅人,非常類似正統銅人。這個消息傳回國內,雖然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由於之后中蘇交惡,也未能得到確証。直到2003年,中國中醫研究所的黃龍祥研究員無意中翻到了一篇介紹這具銅人的文章,非常興奮,隨即帶助手前往聖彼得堡(原列寧格勒)實地考察。經過仔細觀察和細致考証,黃先生又提出十個証據,確信地得出結論:這就是正統銅人!
丟失一個多世紀后,正統針灸銅人終於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當年它被佔領太醫院的俄軍掠走之事實也篤可定讞。2004年,中國政府向俄羅斯當局索要正統銅人,遭到拒絕。為保存針灸銅人珍貴的學術價值,也為了方便國內學者研究,黃先生和他的同事在北京仿制了一具銅人,現在陳列於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針灸研究室,而他們向俄方追索正統銅人的努力也將一直繼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