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清代的閱兵:規模盛大 參加的人數可多至兩萬以上

2015年07月16日20:06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清代的閱兵:規模盛大 參加的人數可多至兩萬以上

  圖為《八旗閱陣圖》局部

  西苑閱武樓:檢閱御園護軍之地

  西苑閱武樓位於頤和園東宮門外東南側不遠處,也稱西苑校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制的《五園圖》中有所標注。它處於“清漪園(頤和園)之東,暢春園之北,圓明園之西,乃護軍訓演及聖上閱武(兵)之地。”

  閱武樓建於乾隆年間,坐北朝南,其建筑結構為三層。第一層為月台,南北長,東西窄,高6尺6,外側用條石包砌。第二層為方城,前后平列三門,城高1丈9。第三層為城樓,為歇山廡殿頂,上懸“詰戎揚烈”之匾額,其抱柱上有兩副對聯,一聯為“輯寧我邦家,以時講武﹔懋戒爾眾士,於茲課功”,另一聯為“講武惟期征有福,居安每念式無愆”,均為乾隆皇帝御書。

  閱武樓南側是一處設有圍牆的碩大閱兵場。按照八旗軍的訓練制度,每月初二、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在本旗小教場進行操練、步射、騎射。每年的春秋二季,皇帝要在此檢閱御園護軍(也稱“槍營”)。槍營由各旗挑選的官兵組成,除列隊行進儀式外,還有騎射表演,對擊中目標的優勝者,皇帝都有賞賜。

  據記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乾隆皇帝在此檢閱御園護軍后龍顏大悅,即興賦詩《閱武樓作》,並邀請30位前鋒校(相當於排長)以上旗營官員到清漪園內賞景赴宴,將宮廷御酒“菊花白”賜予將士們品嘗。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除了將京西多座皇家園林焚毀外,還將距清漪園咫尺的閱武樓焚毀,隻留下月台,從此清廷再也沒有在此舉行過閱兵儀式。清末民初在閱武樓附近形成聚落,遂成街巷,仍稱閱武樓,其尚存的月台等殘跡在2007年被開發商拆除,而今已無蹤跡可尋。

  在香山南麓有一座橢圓形的城池建筑,這就是清代皇帝閱兵的場所,也是清朝特種部隊“健銳雲梯營”演武操練之地——團城演武廳。它是北京僅有的一組別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備建筑,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發兵平定四川境內大渡河上游的大金川土司叛亂。叛兵憑借當地高大的碉樓頑強抵抗,戰事久拖未決。於是乾隆皇帝下令按照雲梯攻城的戰術,在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組建雲梯部隊“健銳雲梯營”,進行訓練。不久,這支精銳部隊再赴金川,平定了叛亂。

  團城演武廳始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其團城又稱“看城”,為平面橢圓形的城堡建筑,東西長50.2米,南北寬40米,牆體內外皆為青色大城磚砌筑,高9.8米。城的南北各有拱形門洞,南門額為“威宣壁壘”,北門額為“志喻金湯”,城上建有南北城樓,南城樓面寬五間,北城樓三間,四周圍廊,重檐綠琉璃瓦剪邊歇山頂,東、西城垣各有一條馬道通達城頂。團城南側為演武廳,廳南為寬闊的演兵場。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