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中飾演兒子“格裡高爾”的機器人Repliee S1有著白色的面孔和金屬的身軀,全劇過程中都坐在床上,動作不多,但表情十足搶戲。
格裡高爾的母親由戛納影后伊蓮娜·雅各布飾演。
真人演員要適應機器人的節奏來進行表演。
【修煉秘籍】
●台詞由真人演員配音
●動作與表情有一套編程
●演出時由工程師控制
●身上有32個活動關節
●每個動作依強度分為256檔
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講述了因兒子變成甲虫而引發的一場家庭危機。而在日本戲劇導演平田織佐改編的《變形記》中,甲虫被機器人所取代,故事時間也改到了2040年。盡管有著戛納影后伊蓮娜·雅各布的加盟,但這部戲真正的焦點無疑是飾演兒子“格裡高爾”的機器人Repliee S1。他有著白色的面孔和金屬的身軀,全劇過程中,他都坐在床上,動作不多,但表情十足搶戲。此版《變形記》講述了因為兒子變異成機器人,父親和女兒失業在家,全家隻靠母親一人維持生計。劇中的兒子因變成機器人,逐漸喪失人類的感覺,創作者也討論了人的定義,究竟是身體還是內心定義一個人為“人”,抑或二者都無法最終定義。
作為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閉幕大戲,舞台劇《變形記》上周末在北京上演。新京報記者採訪導演、主演、機器人工程師,為讀者揭開“機器人戲劇”的奧秘。
1 機器人是怎麼演戲的?
《變形記》一劇共有五個角色,分別是爸爸、媽媽、格裡高爾、格雷特、房客。其中,男主角“格裡高爾”由機器人Repliee S1扮演。不過,據機器人操控工程師力石武信透露,劇中的“格裡高爾”並非完整的機器人。“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達到可以使機器人無限接近於人,”但為了呼應劇情,此次特意去掉了人形機器人外觀由硅膠制成的“皮膚”,讓機器部分刻意顯露出來,強化機器人與人的差異和沖突。
在開始排練的最初兩周,“格裡高爾”由真人演員飾演。在確定了機器人所要達到的表演狀態后,飾演房客的演員蒂埃裡·武·友為“格裡高爾”配上音並存入機器人。接著,導演平田織佐根據台詞的感覺給機器人設計動作和表情,工程師為其開發了一個軟件,讓導演可以自己給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的程序以5分鐘為單位切分開,演員適應機器人的節奏進行表演。而當遇到機器人與真人演員的對話部分,就由工程師力石武信在演出現場聽演員台詞,同時控制機器人做出反應,“這個原理就和打字幕、打燈光差不多”。
機器人Repliee S1身上共有32個可活動關節,包括手、頸、眉、眼、嘴等等,每個動作根據強度分為256檔,可在刻度中進行活動。工程師力石武信告訴記者,設置機器人的表情,在工學研究的領域實際上沒有指南可依。“舉例來說,並不是說嘴咧得很大,看起來就是在大笑。而當機器人處在一個悲傷的場景中,他隻需要低頭沉默幾秒,觀眾就會感覺到他的悲傷。這反而是藝術家擅長的部分”。
2 機器人會出狀況嗎?
機器人Repliee S1曾兩次在運輸中被碰壞。而在正式演出中,也曾有過一次遇險經歷。“我們在東京演出的時候出過一次故障,在格雷特和格裡高爾的一場戲裡,機器人五分鐘沒有動靜,於是隻好依靠真人演員去撐時間,觀眾看起來就好像格雷特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一樣,黑場的時候重啟了機器人才能繼續演出。畢竟最新的技術總是無法100%確保穩定”,力石武信說。
3 和機器人對戲什麼感受?
戛納影后伊蓮娜·雅各布說,主要還是依靠想象,“他會有人類的表情、動作,但這也是人在操縱的”。和機器人對戲時,真人演員需要記住大致的時間,“機器人有些像人偶,但比人偶更有生命力,也是我們之間的對話讓機器人有了生命”。
■ 延伸閱讀
為何會做“機器人戲劇”
9年前,平田織佐導演被調到大阪大學工作。他聽說大阪大學的機器人制作很有名,於是和校長提出想用機器人創作戲劇,校長向其引薦了學校的機器人制造科學家石黑浩教授。“對於機器人研究者而言,他們更多是在技術上研究,有的也是技術的思路,而當藝術加入進來后,可以讓這個領域看到更多未來,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機器人戲劇項目”,平田導演說。
與美國主要以軍事為目的研究機器人不同,日本有法律規定不能以軍事為目的做機器人的研究,因而日本的機器人研究更致力於讓機器人進入社會。平田認為,“對日本人來說,機器人從小就是好朋友,比如機器貓、鐵壁阿童木,這跟好萊塢的‘終結者’感覺完全不一樣,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所以在日本才會做出這種具有親切感的機器人。我也希望把這個特點保護下去”。
平田織佐與石黑浩,一個是劇作家、戲劇導演,一個是科學家,同時兩人還都是“跨界達人”。“石黑浩到大學為止都想學藝術,做一個畫家,而我雖然是個劇作家和導演,也寫了很多跟科學有關的劇本。我們兩人站在一起,他看起來比較像藝術家,而我更像科學家”,平田說。
2008年,在大阪大學的小房間裡,平田織佐與石黑浩合作的首部機器人戲劇《工作的我》首次在100余名觀眾面前演出。當時這部戲隻有25分鐘,而如今“機器人戲劇”最新的一部《變形記》長達90分鐘,並且首次由日、法兩國跨國制作。“機器人戲劇”在歐美和亞洲廣泛演出,在美國演出時,曾被觀眾誤以為是真人演員在表演機器人。在日本觀眾中,“機器人戲劇”也很有人氣,只是戲劇界老前輩頗有微詞。“其實從根本上,機器人戲劇有點像木偶劇,畢竟讓機器人動的還是人類”,平田導演說。
平田與石黑浩都認為,一個完美的機器人其實並不像人,因為人會犯錯。平田說,一個機器人如果一下子拿起一個東西,會讓人感到害怕,如果增加一些沒必要的小動作反而讓機器人看起來更像人。“對於技術,我們會佩服但無法感動。我們想做的是可以讓人感動的機器人。而對於人的動作來說,戲劇有更豐富的經驗,戲劇有著2500年的歷史”。平田導演還受邀為東京某科學館策展,館內有一個會踢足球的機器人,平田讓機器人並不是完美地踢進球,而是有一次“誤差”,這時科學助手在旁邊吆喝“他這次能不能成功”,小朋友就一起為機器人加油,而當機器人下一次進球時,小朋友全沸騰了。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