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1000多人,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勝利,大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而其中唯一一個被授予“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榮譽稱號的連隊就是誕生於“八一”南昌起義的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第2營5連,現為陸軍第16集團軍某紅軍團9連。
這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連隊,他們參加過著名的井岡山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紅軍時期參加大小戰斗數百次,多次擔任突擊連、主攻連,被上級授予“模范紅軍連”稱號。抗日戰爭時期,他們隨主力強渡黃河、挺進華北,隨后又轉戰五台山,展開敵后游擊戰。而在著名的平型關大戰中更是大顯神威,贏得盛譽。
5連當時擔任師的前衛,由芝川鎮東渡黃河,經侯馬、太原、原平,於1937年9月中旬抵大營鎮待機。9月25日清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乘汽車百余輛,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5連奉命在最前沿進行伏擊。戰斗發起后,5連官兵作戰勇猛,用手榴彈向鬼子車隊投去,不一會兒就炸毀敵人汽車20多輛。戰斗中,兩股日軍妄圖搶佔附近的戰略高地1363高地。指導員楊俊生發現鬼子的意圖后,帶領突擊排向高地扑去,連長曾憲生率領另外兩個排從西翼進行包抄,同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5連率先搶佔制高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彈藥打光了,就裝上刺刀同鬼子肉搏。有“猛子”之稱的連長曾憲生沖在最前面,接連刺死10余個鬼子后體力不支,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名戰士手中的刺刀被打掉了,就抱住敵人跳下山崖同歸於盡﹔指導員楊俊生身上多處負傷,浴血指揮戰斗。打到最后,全連隻剩下30多人,仍一直堅守高地直到戰斗勝利。5連在戰斗中擊斃敵人上百名,燒毀敵軍汽車20余輛。
這支英雄的連隊在解放戰爭時期繼續揚威,參加了著名的“平漢戰役”,挺進冀熱遼,配合主力轉戰晉察冀保衛張家口,爾后揮戈南下,突破黃河天險,直插浙贛線。首戰鄲城,取得魯西南大戰勝利后,又直扑隴海,千裡躍進大別山。參加百萬雄師過大江,直搗南京,解放貴陽、重慶。打下成都后又回師貴州,清匪反霸,為全國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3年11月這支連隊又被改為步兵第136團9連,赴朝參加了西海岸反登陸備戰訓練。在抗美援朝時期,參加了“三八線”爭奪戰、上甘嶺守衛戰役和金城反擊戰。經過十多次戰斗殺傷了大量敵人,獲“英勇頑強旗開得勝”錦旗一面。1964年7月24日被國防部命名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紅九連”。
連隊時刻秉承紅軍血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了新的貢獻。1976年參加唐山抗震救災,榮獲集體三等功。1987年5月,紅九連參加大興安嶺扑火救災,榮立集體一等功。1998年,洪水肆虐,9連奉命參加嫩江抗洪,官兵全程堅守在月亮泡水庫最艱險的3號壩,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連隊官兵連續奮戰41小時力保大堤不失,被四總部評為“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榮立一等功,同年9月被軍區評為“抗洪搶險先進連”。
(本報記者 劉小兵 本報通訊員 李大勇 張秀強)